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初学古琴曲谱

时间:2019-07-25 07:27:05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初学古琴曲谱》,下面是详解!

请问初学者如何识古琴谱,对谱怎么弹?

减字谱:
识谱还是比较方便的,基本规则如下
上半部分表示的是左手在什么徽位用什么指法,下半部分表示的是右手弹哪根弦以及用什么指法。
右手基本指法有8种,俗称“四指八法”,即大拇指的尸(劈)、乇(托),食指的木(抹)、乚;(挑),中指的勹(勾)、剔(易),无名指的丁(打)、倽(摘)。其他指法实由八法变化组合而成。左手指法,主要有倶(吟)、犭(猱)、卜(绰)、氵(注)、上、下、佳佁(进复)、艮佁(退复)、弁(分开)等等。
部首旁边加的数字即为该技法实施的弦(右手),或徽位(左手)

适合初学者的古琴曲有哪些

一般是基础的练习曲,长相思,仙翁操,秋风词
鹤冲霄,湘妃怨,阳关三叠。

请问哪位有最简单的古琴谱?

多年学琴想把琴谱回归简单而借鉴,但我只有最简单的指法练习断章和一些难的琴谱,故而欲阅最简易之琴谱。望得贵人相助...

多年学琴想把琴谱回归简单而借鉴,但我只有最简单的指法练习断章和一些难的琴谱,故而欲阅最简易之琴谱。望得贵人相助

 

《仙翁操》——素有古琴永字八法之称,基础,简单,但是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古琴基本技法、音乐形式、过弦都融进去了!常练常新!

 

哪些古琴曲适合初学者弹

一些比较有名的古典开指小曲有《仙翁操》《秋风词》《古琴吟》(又名《相思曲》)《湘江怨》《凤求凰》等,如果按业余考级看是1-2级曲目。龚一老师,李祥霆老师也打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曲目如《小草》《鹤冲霄》等。曲谱可以上古曲网下载。
初学者入门后,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学习一些等级稍高的曲子,如《阳关三叠》《良宵引》《关山月》《酒狂》等,都是比较基础的曲目,指法不是太难,但都是很经典的千古名曲,曲子不大却蕴藉深远。
再有段时间联系后继续可以尝试《普庵咒》《鸥鹭忘机》《平沙落雁》等曲目,中级曲目(业余5-6级),这些曲目有一些难度,最好要老师指导,这些曲子都是独特的内涵和风格的,弹奏时也需要一些技巧的处理。
总之,多多联系吧!不断巩固基本功,深化对古琴的了解和自身文化修养,多听名家弹奏,在各种派别和版本中汲取适合自己的,并逐渐有意识培养出自己的琴风。中高级曲目《醉渔晚唱》《忆故人》《高山》《流水》甚至《春风》《广陵散》等,对于长期练习不断突破的勤奋者都不是难题!

怎样快速学古琴谱

你好,古琴谱实际上是指法谱,只要你熟记右手基本八法的写法,和左手常见的例如:吟,猱,淖,注,上,下,就可以弹奏曲子了,(谱子结构,字上半部分为左手,下半部分为右手),至于再若看到陌生指法,则查一下演奏方法,再记下。其实基本的差不多就够了。复杂指法的认识是循序渐进过程,但右手基本八法和左手按音一开始就得会的。
都是一步步过来的,不要心存侥幸,一口吃个大胖子,那样学习古琴信心都没了。

古琴琴谱学习

谁能给我个可以学古琴琴谱的网站,那些音律的字我看不懂,明天要学了,因为不知道我在这方面悟性怎样,想先预习点...

谁能给我个可以学古琴琴谱的网站,那些音律的字我看不懂,明天要学了,因为不知道我在这方面悟性怎样,想先预习点

 

古琴谱怎么才能看懂?古琴自学能学会吗?

其实只要你知道减字谱构成原理,只要多记就不存看不懂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对于古琴自学的问题,因为现在有了简谱记录所以自学成为可能,要是在古代独立的自学几乎不可能,除非你根本不在乎你弹的是不是真确。
现在要是自学古琴,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前提是你必须具备较强的乐理知识,并且要花很长的时间来研究基本指法才可以,当然这种情况是在你实在没有老师的前提下才采用的办法,如果当地有老师还是建议跟老师学,这样会好点,避免误入歧途!呵呵

不懂简谱,也不会五线谱,能学习古琴吗

当然可以。唐代以前,古琴用文字谱,唐代以后用的是减字谱,和西方的五线谱和简谱完全无关。孔子,嵇康,诸葛亮不懂五线谱和简谱,但都在古琴演奏上有很深造诣。中国古代文化自成体系,不必非要和西洋玩意扯上关系,就好比学习国画不一定要先学西洋素描和透视,学京剧不一定要会美声,古琴也是这个道理。

古琴谱和五线谱有什么差别?

今天看王小峰的博客里面有一段:但是当他听到古琴,就急了:“这东西也叫乐器?连个谱都没有,简直不靠谱。就是在那里瞎弹,你们居然还能听出道道来,真不可思议。”我不懂古琴,但是...

今天看王小峰的博客里面有一段:但是当他听到古琴,就急了:“这东西也叫乐器?连个谱都没有,简直不靠谱。就是在那里瞎弹,你们居然还能听出道道来,真不可思议。”
我不懂古琴,但是读高三时每晚睡觉前都听古琴曲,刚开始没感觉,后来还挺喜欢了,喜欢琴箫合奏的,比如《云水吟》,还有龚一、林有仁的古琴曲。所以很感兴趣,查了下,原来古琴有自己的谱不是用的五线谱,可是难道不能相互转换吗?古琴谱也是谱啊,为什么文中要这么说?希望懂的人能说一下,通俗一点地说,千万不要把大段大段的关于古琴谱的研究型文字摘录过来,谢谢。
谢谢1楼,我一定阅读一下《琴学门径》。你说的我是不是能这样理解:我们唱歌如果不对谱了,一般就称为走调是吧,没有节奏自己打谱,就是说演奏古琴时可以走调?可以弹出自己的调?我理解的对吗? 展开

实际上,龚一老师有把减字谱和五线谱转化的方式呀。。。。

详细的,可以看龚一老师的《古琴演奏法》,但是很刁钻古怪没有减字谱方便就是了。。。。

关于你的补充嘛
古琴有不同的调。每根弦根据它本身不同的松紧程度,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通过调整弦的松紧,就可以确定不同的曲调。比如正调从一弦到七弦发的音是低音56中音12356。其他的还有蕤宾调,清商调什么的。
古琴的曲谱都会标注所用的调,所以不会有走调的说法。当然,演奏过程中弦松了跑调也是会发生的。只要按照减字谱上对徽位、弦、指法的表述来弹奏,不会出现同一首乐曲不同音调的情况。当然,如果因为乐曲有特殊的音调,而之前没有把弦调对的话,就要令当别论了。
至于节奏嘛,因为减字谱没有五线谱那样明确的节奏表示的方法,都是用诸如“徐”,“缓”,“急”这样的字眼来表示弹奏的速度,不同的人对文字转化到速度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在弹奏的时候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节奏。

以上

古琴的曲谱是不是五音(宫商角徵羽)?

想学古琴·不知道古琴的曲谱是不是和现在不一样·我想学古谱五音的...

想学古琴·不知道古琴的曲谱是不是和现在不一样·我想学古谱五音的

古琴有七根弦 一根弦一个音 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变宫和变徵
相传 古琴六弦七弦 分别是周文王周武王所作 而古琴七弦的形制在战国中期就已稳定 所以说古琴并不是五音的 而是七音(严格意义上讲不是这样 这里只是考虑弹散音的情况)

汉末三国到魏晋时 古琴的减字谱已是基本成型 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比较早期的琴谱 有全字谱(我自己起的名字 就是把指法毫无缩写详细地写出来)

从理论上讲 现在没有“五音”的“古谱” 从战国中期后 古琴的形制就已稳定为七弦 就是所谓的“七音”

不过还保存着一些据说是上古的琴曲 比如神人畅 该曲很少用到六弦和七弦 一般认为该曲成曲年代较早

===========
希望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有什么还不了解的可以私信我
有空儿多去古琴吧交流交流

那些初学古琴的人注意了,学不好究竟是什么原因?

 

古琴历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师生对弹”,即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学生一句一句的学,老师的一吟一猱,一绰一注,抹挑勾剔,轻重疾徐,在教琴的过程中,学生尽收眼底,回去如勤于练习,加以时日,便不难掌握。

古琴讲究轻重缓急,左手按令入弦,右手弹弦欲断。梅庵王燕卿在《指法》中说,初学左按宜紧右弹宜重,久则用用不觉,出于自然。王燕卿又对轻重缓急衍展,轻而不浮,重而不浊,疾而不乱,缓而不断。分言之,左手按弦贵灵活,上下得中,无过及。又手下指贵坚,实无虚浮,无凝滞。散音求宽宏,泛音求清越,实音求古洁。此就三种音言之,熟练既久,自能指与弦合,弦与音合,音与意合。

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进展虽慢,但学生最易得师之精髓。然自学者,只能通过一些古琴的入门书籍,来完成学琴的过程。学曲子时,曲谱成了最重要的老师,但曲谱只是琴曲的一根拐杖,无论是简谱、线谱或减字谱,只能简略记录一下曲子的情况,而不能记录曲子的所有细节。

梅庵琴派于弹奏要点:其一,右手弹奏声音厚实饱满,肉甲必用,多用中锋弹奏;其二,左手大指二关节的运用;其三,掐撮三声与众不同;其四,连续的按、泛结合运用;五,运用类似书法回锋的演奏方式;六,“吟”的运用,不觉技痒可分细吟,长吟,落指吟,飞吟,游吟等。

比如,古琴独特的节奏形式,现在还没有哪一种谱能很完善地记录下来,只能用简谱或线谱的小节线去粗略地记录一下。古琴的节奏就如人说话一样,轻重疾徐应随着语气的发展来变化,应强调乐句的“语气感”,并非只是简单的强弱、次强弱等有规律性的变化。

广陵琴派在演奏上的特点:其一,右手下指喜用偏锋,四指八法皆带斜势,触弦肉多于甲,故音色朴实凝重;其二,右手过徽弹奏,与散音泛音形成对比,产生刚柔相济的效果;其三,左手强调吟猱功夫,以细致柔和取胜,最宜于演奏抒情曲操;其四,运用双撞,上弱下强,往来分明;其五,唱弦是广陵独特习琴方式,便于学琴又有助于音乐记忆;其六,节奏跌宕。

多看名家演奏,二是多看琴学理论。古琴演奏不仅是一种听觉艺术,琴姿琴容也是琴学很重要组成部分,自学者不可不知。姿势琴容的正确与否,不只关系到琴风、台风等审美问题,如果姿势过于随意,会直接影响到音色的优美,甚至一些较难的技法也很难完成。

许多琴人在初学古琴时,不太注重弹琴动作的准确与正确,认为只要能把琴搞响就行了。如此时间一长,有的就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动作或习惯,影响了琴艺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开始学琴时,注意这些动作的要领还是有必要的。

自唐赵耶利独创手势图以来,历代琴谱多加以引用或增修。现代的琴书入门书籍中,多用照片来代替古代所绘的手势图,再加以简单的解释。但弹琴的姿势,很难用图解或文字来解释清楚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多观摩名家的演奏视录像,仿效名家的姿势支多做练习,久而久之,便会挥洒自如。

指甲对于古琴的音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左手不能留指甲,而右手需要留指甲。但也有一些不喜欢留指甲的琴人,他们的琴声往往没有丰富的层次与变化,这只取决于一些人的个人偏好,应另当别论。

除此之外,还是多去参阅一些琴学理论,如历代经典的琴论及琴谱,如明徐上瀛的《大还阁琴谱》,此谱中的《溪山琴况》至今都被琴家奉为圭臬,现代的好多琴学理论,多出于此。

右手指甲的长度大概是在右手面向脸部指尖与眼齐平时,指甲高出指肉2—3个毫米为佳。指甲过长,会使弹琴出现过多的噼啪声,太短则无法触弦。琴人在指甲刚刚剪过时,应用指甲锉或细砂纸(500号以上)打磨至平滑为宜,否则弹琴时,手感差宜出杂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琴学更是如此,如只一味的盲目练琴,不去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进步会很慢,如多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则会事半功倍,少走弯路。比如像“锁”这一指法,虽说教科书上都讲得十分清楚,节奏指序也很明了,但各个流派在实际演奏时却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如不多去思量,很难理解其中的精髓。

有的琴人在弹琴时坐上就弹,并不作什么准备,这是一种粗劣的弹琴习惯。弹琴时先应端坐好,意念回收、全身放松至无一处紧张用力,两臂自然下垂。然后把双臂轻轻抬起,左手置于琴的九、十徽处,右手还保持放松时的手型,以中指指尖为支点置于岳山于一徽之间的琴弦上。

比如七声的“长锁”,古谱的要求大致是“抹、挑、抹、勾、剔、抹、挑”,但现在好多琴家也常弹为“抹、挑、抹、挑、抹、勾、剔”或“抹、挑、勾、剔、摘、剔、挑”,孰是孰非?很难说清。

如果自学者全凭教科书中一些简单的定义,更容易一头雾水,这也要多听名家的一些示范演奏,在听时多关注一下这些指法,从乐曲的一些音效上进行指法简单的判断,多做练习,加以时日,便能慢慢掌握。刚开始可以只听一家,选一位自己喜欢的琴家,等掌握此流派的基本方法后,再广泛地去学习其它各派之长,融会贯通,加以时日,便能为已所用。

在弹琴时,身体尽量不要晃动,脸部保持平静,两脚应避免用力,手臂不要僵硬,肩膀是最容易不自觉紧张的部位,琴人们一定要多多留意。至于嘴动、指翘、舞手、点头、身晃等这些与弹琴无关的动作都应尽量避免。

继而想到,“长锁”是为弥补古琴没有像弦乐那样的长音而作,便会悟到“锁”这一指法的要点:音断意连,一气呵成。如能达此,久加揣摩,多加练习,自然会得其中精髓。其它指法也是如此,在勤练之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般来说,只要是一张不抗指的琴,左手按弦是不需要太大的力量,整个手臂的重量再加上轻轻的一点加力就足矣。左手按弦切忌用蛮力僵力,只要按到能把琴弦充分的弹响就行了,不按弦的手指依然要注意放松,虎口应保持涵空状。

琴者,情也。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弦音皆情音。弹琴以抒情,抒情以寄寓。深夜一曲终了,可以安睡。

 

我不会看乐谱,能学古琴吗

不会看就学会看,什么不是从不会到会的。
古琴多用“减字谱”,当代一般还会配上简谱或五线谱。简谱或五线谱,要么学会看,实在不想学会就跟老师或跟录音的节奏。常用的减字谱还要需要学会看懂。

古琴曲谱有现代歌曲吗

像烟花易冷。好梦如旧,问情,三月。。这种类型的谱子...

像烟花易冷。好梦如旧,问情,三月。。这种类型的谱子

 

古琴谱的琴谱分类

古琴谱最早是用文字来记录的,也就是文字谱。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它由六朝梁代丘明传谱,原谱则是唐人手抄的卷子。由于文字谱过于繁复,使用不便,经唐代琴家曹柔减化,发展成为减字谱。减字谱,相传为唐末曹柔发明,减字谱一般为四部分,上方记录左手指法,下方纪录右手指法,左上为左手按弦用指,右上为所按徽位,下方外部为右手指法,内部为所弹、按弦。除此之外,减字谱还有续部、注释,一般用来标示音的细微变化。但由于减字谱无法记录每个音的时长,故而造成了大量琴曲的失传。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据统计,现存的古琴曲中有三千多首是古代流传至今的曲目,这笔丰厚的遗产使古琴成为当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件乐器。而这都要归切于古琴独特的记谱法——减字谱记谱法。唐代以前,古琴的乐谱是用文字记载的,称为文字谱,极其繁复。一个指法要用一句话记录,一首曲子记下来往往比一篇文章还要长。鉴于这个原因,晚唐一个名叫曹柔的人发明了减字谱,即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将一句话中的关键字摘出,每字各取简洁的一部分,再将这几个部分拼为一个“字”。减字谱实际上就是指法谱。因此,唐代之后的大量琴曲都流传到了今天,而唐代之前的琴曲大部分则失传了。目前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一份古琴乐谱是古琴曲《碣石调·幽兰》的谱子,相传为南朝梁代的丘明传谱,它也是流传到今天惟一的一份文字谱,为唐朝手写卷,原件现存于日本东京博物馆。

古今中外的音乐谱种类很多,最简单而粗略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种是以表达音阶高低节奏快慢为主的“音阶谱”,例如 中国的工尺谱,西洋的五线谱等;另一种是以表达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的“手法谱”,古琴谱就属于这一类。

文字谱
自有古琴以来,在琴谱出现之前,学琴都是靠师徒之间口授心传,一句一句,一曲一曲的传授,由于指法随着古琴的技法发展而逐渐复杂,汉代开始有弹琴手法的名称记载,这些手法又称为指法。为了方便记忆,弹琴人便将指法用文字记下来。其后又把整首琴曲每一个指法用在哪一条弦的哪一个徽位的弹琴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并将琴曲的调名记下,便成为琴谱。当时称为“琴叙谱”,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就是现存唯一文字谱例。从汉末有指法记载发展到隋末文字谱成熟,中间不少于五百年。
文字谱虽然可以将琴曲的弹奏方法记录下来,但是由于记叙冗长,一句琴曲动辄就要两、三行文字,记录一首琴曲花上很多篇幅,不便于记录与学习。所以在文字谱出现之后,历代弹琴人觉得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弹琴人就朝着两方面尝试:一方面是尝试用更简单的符号表示指法,以容易上手;另一方面是将文字谱简化,以免篇幅冗长,阅读困难,影响学习。结果是符号代替不了文字,文字谱经过数百年的演化,慢慢发展成为减字谱。

符号谱
最典型的符号谱要算是隋代僧人冯智辩(约公元613~618年前后)的《手用指法仿佛》了。《手用指法仿佛》包含有文字以及很多符号,这些符号有些类似印度梵文,也有一个八卦符号,有学者认为其中还包括了汉代的“声曲折”谱符。篇末还记有文字:“大隋内道场僧冯智辩法师之所制也,不受师所,必可斟酌,非为指南,此本大贵,幸勿慢传。”可见前人对于一套认为可用之指法谱号,与今人一样,都怀着尽快推广,以便琴人之心情。这套指法符号,传到日本后得以保存下来,可惜它与很多其它不同记谱方案一样,不能广为流传,成为通用的记谱法。

减字谱
今天通用的古琴谱叫减字谱,又叫指法谱或手势谱,它是由文字谱演变而来。由于古琴的指法繁多而复杂,根据近代琴家顾梅羹和查阜西两位统计,古今指法名称有1,036个,减字有1,393个,有名称无减字的有123个,有减字无名称的有34个,加起来指法名称共有1,159个,减字就共有1,070个。因此学琴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记忆指法。。(摘录自《从《愔愔室琴谱》谈古琴记谱法的承传》)

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少记谱方法出现过,至今已难以考证,从僧智辩的例子来看,我们就可以推想到有心人实在很多,但由于古琴指法技巧实在很复杂,要设计一套简单又通用的记谱法并不容易,最后还是在长期的经验中,找出了一套将文字谱的用字简化,再进一步将指法名称化成部首,依读谱的规律从新组合为古琴专用的“谱字”,便成为后来的“减字谱”。明代袁均哲《太音大全集》卷五《字谱》记载了古琴谱的发展情况:“制谱始于雍门周、张敷,因而别谱不行于后代。赵耶利出谱两帙,名参古今,寻者易知;先贤制作,意取周备,然其文极繁,动越两行,未成一句;后曹柔作减字法,尤为易晓也。”
这里标出了发明文字谱的是赵耶利(隋末人);发明减字谱的是曹柔(唐末人),其实无论文字谱或减字谱都不可能是一人一时创作出来,他们应该是一个集大成或整理与规范的代表性人物,由简字谱在长期演化过程期中出现了不同的设计,经过不断的改良与规范。例如明初《神奇秘谱》上卷《太古神品》的琴曲,据编者朱权说是出于“隋宫”,所以其记谱法是最迟也是唐代早期的减字谱式,中间有很多还夹杂着文字谱的叙述方式,又如《太音大全集》就记录了陈拙的字谱与其它记谱法的分别;故减字谱最早各家可能各有体系,既有个人创作,也有集体智能,可以证明从文字谱到减字谱是在历代琴人的努力中渐变而成的。至于发展为今天通用的简字谱最早的谱例,要算是南宋姜夔的自制曲《古怨》了,此曲还是姜夔自写、自刻的谱,可以反映南宋时候的琴谱特点,故此从隋末文字谱成熟发展要到南宋减自谱定型,期间又经历了不下五百年。所以琴谱的谱字,就像中国的文字一样,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而成的。

古琴有多少谱子

古曲大概现存3000多首,但现在能听到的名曲就是“老八张”里的53首(有重复),再加上一些没  收录进去的古曲,大概可以听到、被传承下来的古曲只有百首左右。
  另外,今人也把一些现代歌曲打谱弹奏,如《菊花台》、《青花瓷》、《茉莉花》、《送别》、《佳人曲》、《越人歌》什么的也都有减字谱版的(其中也包括像仙剑、古剑等游戏音乐也有玩家制谱),甚至我还听到过《甩葱歌》、《欢乐颂》的古琴版……
  不过对于这些现代歌曲,因为没有人去刻意统计,所以就没有一个具体数目了。
  古曲可以参见《存见古琴曲谱辑览》(查阜西编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现代歌曲一般网上就能搜到,只是相对比较分散,不成体系,也有专门收录新曲的书籍,比如《古琴弹奏经典歌曲三十首》什么的。

学弹古琴需要懂得哪些音乐知识呢?

我想学习弹古琴,不知道学弹古琴需要懂得哪些音乐知识呢?...

我想学习弹古琴,不知道学弹古琴需要懂得哪些音乐知识呢?

学习古琴 并不需要很多的乐理知识
因为乐理知识大多应用于西洋乐器
而古琴属于中国传统乐器 中国的乐理当中只有5个音 就是1 2 3 5 6
而中国古人并不把它们叫做DO RE MI SOL LA 而是叫做
宫商角徵羽 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五声音阶
而古琴大多使用 工尺谱 谱子上面都是使用中国文字来记载的 古琴各个琴弦的弹拨和按压位置 是一种坐标式的曲谱 有点类似吉他中的6线谱
所以并不需要过多的乐理知识
节奏方面 中国古乐讲究 琴由心生 所以节奏方面可以按照师傅的传授和自己对乐曲的感悟 自己体会
当然了 会乐理知识更好 因为现代很多古琴大师 创作的古琴谱大多都由简谱版本 所以适当学习乐理 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不会很多乐理并不影响你学习演奏古琴

古琴怎么学要有具体的方法需要识谱和乐理知识?

古琴怎么学要有具体的方法需要识谱和乐理知识?不知道的别乱说,OK谢谢...

古琴怎么学要有具体的方法需要识谱和乐理知识?不知道的别乱说,OK谢谢

学古琴首要的是会指法会识古琴谱,现在常见的一般都是减字谱,这种谱子也比较简单好学,古琴谱里没有拍子 旋律 音符有的是现在人加上去的,基本上是由代表左右手指法符号和古琴上的琴弦以及徽位的数字组合而成的。所以学古琴先要学习指法以及记住代表这些指法的符号。当然要是你能看懂五线谱或简谱会有助于你以后自己打谱子。如果你有良好的文学和音乐造诣也能更好的去诠释琴曲。

古琴乐谱中的字怎么看?

按照什么顺序看?...

按照什么顺序看?

 

古琴上的谱字也叫减字谱,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

(1)古琴右手指法符号

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乇(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挑):用食指甲背弹出。食指屈其中末二节,大指微弯,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大指帮贴用力。中名二指微弯,余势与抹同,禁指如前。

勹(勾):用中指弹入,先肉后甲。中指屈其根节,坚直其中末二节,大指侧伏于中指下。每勾入必使中指末节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并可搁在下一根弦上。其运动在中指坚劲之力。食名二指平伸,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剔):用中指甲背弹出。中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大指作圈形,以大指甲尖抵住箕斗。其运动如挑法。食名二指微弯,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丁(打):用名指弹入,先肉后甲。名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其运动在根节屈伸之力打入,食中二指粘连伸直,高于名指。大指则张开虎口,直其中末两节,作八字形。禁指如前。

(摘):用名指甲背弹出。名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剔相似,唯不用大指抵住。其运动在于名指根末二节之力。食中二指粘连微弯带俯,大指微屈其中末二节,虎口稍开。禁指如前。

(2)古琴左手指法符号

古琴左手按弦,也同样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仍禁而不用。左手指法极为丰富,根据它们的作用和效果,可分为五类:左手主要指法,表示用哪个手指和用什么手法按弦,有大、食、中、名、跪、散、泛等。

此外还有上下进退等走音指法;有罨、虚罨、捐起、带起、放合等打弦带弦发音指法;更有吟、猱、绰、注等装饰指法;还有左右手复合指法。现分述如下:

大(大指):大指末节微屈,侧伏于食指下,虎口半开,用侧面按在弦上。大指按弦有两个部位,一是半甲半肉处,一是骨节处,当两弦连弹时,两部位就要兼用。按弦时食中二指粘连微弯,名指微弯带俯,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亻(食指):食指自然的平按在弦上,用箕斗处按。食指按弦多用于弹泛音的时候。此外有时与大指同用,大指用半甲肉处按内弦,食指用箕斗左侧按外弦。

中(中指):屈其根节,伸直其中末节,用箕斗处偏左按于弦上,食名二指平伸,大指侧侍,禁指如前。

夕(名指):屈其中节,务必凸出末节,于箕斗处左侧按之,大食中禁四指如前。中指绝不可压在名指上帮助用力。

⻊(跪指):名指屈其中节,跪其末节,用指背跪按弦上。按法有两种,或用甲背,或用骨节处,都要用左侧按。跪指多用于中上准音。

艹(散音):单用右手弹空弦,左手不按,可用中指虚点在十徽上。

(泛音):右手弹弦,左手对准徽位轻点弦上,得音极清。其法有二:一则左指离弦极近,弹时弦跃,触指自成泛音,喻为“粉蝶浮花”。一则弹时左指轻点,一点即起,亦成泛音,喻为“蜻蜓点水”。弹泛音时,右手要靠近岳山,得音才清亮。对零散的泛音,谱字上才用泛音符号。

(泛起):琴曲开头和结尾处,常用泛音,有时在散音或按音曲调的中间,也常插入一两旬或一段泛音。此时用"JA’’符号表示此后的谱字,都应弹成泛音。

(泛止):用在一段或一两句泛音终止的地方。

上:按弹得声后,左手指按弦由本位向岳山走上一位得声,右手并不再弹。连上两次者为二上。

下:按弹得声后,左手指按弦由本位向龙龈走下一位得声,右手并不再弹。连下两次者为二下。

(进复):于按弹得声后,由本位上走一位得声叫进,又回归本位叫复,连原弹一共三声,一实两虚。进复两次的叫双进复。

(退复):于按弹得声后,由本位走下一位得声叫退,仍上归本位叫复。退复两次的,叫双退复。

(分开):先于按位弹得一声,然后走上一位得一声,再回归本位又弹一声。两实一虚,总共三声。前后分弹两次,中间走上一次,故叫分开。

(摺起):大指按上位得声后,名指接按下位,同时大指将弦播起发声。摺的弹法是用大指甲的边缘将弦向上向内一拨,名指仍然按实。

(爪起),大指按弹后,甲尖将弦爪起,得一散音,叫做爪起。

(带起):名指按弹后,指尖将弦带起,得一散音,叫做带起。

(放合):名指按弹后,将弦放出得一散音,同时急按次弦右弹,与放出之音相合如一声。

(同声):也叫带合,弹法是名指按弹之后,把弦带起,同时右手指弹另一弦的散音如同一声。

(应合):于按弹后,左指或上或下,走手有声,以应右手弹别弦之声,叫应合。

拙(推出):中指按弹后,指头推弦向外,得一散音,较带起为重,专用于一弦。

(罨):名指按弹之后,大指在上一音位上击弦有声叫罨。勿须击响琴面。

(虚罨):不按不弹,用大指或名指在需要的弦和音位上一罨得声叫虚罨。(虚点)同。

(虚按):弹时得声之后,乘声未歇,用指浮按弦上,以遏余响。

(吟):指头于按弹得声之后,随肘臂的振动而左右动荡,往来分余,约四五转,如吟哦一样,取音贵圆活,用力在肘臂。

犭(猱):指头于按位得声之后,随手腕左右摆动。如物之有伸缩力,随伸随缩,连而不断。动荡幅度较大,约过二三分,来回两三转,取音贵苍劲,运指纯用腕力。

卜(绰):上滑音。由位下少许,斜势按上到位,乘此弹出得声叫绰。

氵(注):下滑音。由位上少许,斜势按下至位,乘此弹出得声叫注。

立(撞):按位已弹得声,用指急撞上少许,速回归原位再得一声。一般是把一声划为两声,也有少数如急进复。

(唤):多数琴谱都认为,乘右弹时绰上二分,逗其音下过本位二分,速上本位,凡音两折,如鸠鸣唤雨之声。有如回音。唯《琴学入门》则解释为“乘下音而上,又接上音而疾下,如反撞急进复之意。”又似逆回音。

豆(逗):于急绰略至过位之际,速迎其弹声以出本位之音叫逗。运指与撞相似,只是撞用于弹后,与正音分离为二;而逗用于甫弹时,与正音合而为一。

史(使):右手弹弦,左手用逗叫逗;右手不弹,左手在走手音中用逗叫使。于按弹得声后,指上一位或二位,再作吟猱,并撞(即使也),复下本位。

(掏撮三声):左手名指按弦,大指先罨后摺,再用右手一撮,左手再罨摺两次,最后右手一撮,共得八声。

(摺拔刺三声):与上例相同,唯此次不用撮而用拨刺。

(3)古琴附注符号

有些减字符号,与左右手指法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为了说明曲调的轻重疾徐、反复、休止等,或对琴谱的组织结构以及演奏技法作些说明注解,这些减字符号叫做附注符号。这些符号,一般都有现成的音乐术语、音乐符号与之相对应,在改进记谱中,都可被取代。

扩展资料:

古琴记谱

据统计,现存的古琴曲中有三千多首是古代流传至今的曲目,这笔丰厚的遗产使古琴成为当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件乐器。而这都要归切于古琴独特的记谱法——减字谱记谱法。唐代以前,古琴的乐谱是用文字记载的,称为文字谱,极其繁复。

一个指法要用一句话记录,一首曲子记下来往往比一篇文章还要长。鉴于这个原因,晚唐一个名叫曹柔的人发明了减字谱,即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将一句话中的关键字摘出,每字各取简洁的一部分,再将这几个部分拼为一个“字”。

减字谱实际上就是指法谱。因此,唐代之后的大量琴曲都流传到了今天,而唐代之前的琴曲大部分则失传了。目前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一份古琴乐谱是古琴曲《碣石调·幽兰》的谱子,相传为南朝梁代的丘明传谱,它也是流传到今天惟一的一份文字谱,为唐朝手写卷,原件现存于日本东京博物馆。

减字谱的指法符号,是由文字谱的谱字减笔缩写而来的,开始较繁,各谱使用也不一致。经历代琴家的改进,废弃不用的,归并同类的,简化复杂的,逐步统一起来,到清末已相当规范。

《琴学入门》所用的谱字,仅112个,其他各谱也大体相同。在改进记谱后,还可减去一半,大约采用四五十个符号,就可以代替。精简部分,大多是右手的复合指法和左手的装饰指法。

 

我想学沧海一声笑古琴曲谱

我想学沧海一声笑古琴曲谱?...

我想学沧海一声笑古琴曲谱?

我知道左手怎么弹
是自己摸索的~
我把谱子写下来好了

关于古琴谱的问题

谱中汉字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比如“六”是指弹第六弦还是其他什么意思?...

谱中汉字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比如“六”是指弹第六弦还是其他什么意思?

 

  •  

 

 

这是古琴常用的乐谱【减字谱】

中国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尽管如此,其在传播中还是大量遗失。

  

减字谱的谱字,大都由右手指法、左手指法与一般术语组合而成。右手基本指法有8种,俗称【“四指八法”】,即

大拇指的尸(劈)、乇(托),

食指的木(抹)、乚(挑),

中指的勹(勾)、仮(剔),

无名指的丁(打)、倽(摘)。

其他指法实由八法变化组合而成。

左手指法,主要有倶(吟)、犭(猱)、卜(绰)、氵(注)、上、下、佳佁(进复)、艮佁(退复)、弁(分开)等等。

一般术语,包括调名(定弦法)、弦名、徽名、散、泛、按音与速度、力度、表情术语等等。其记写方法,先在曲名下记明琴调(定弦法),然后将谱字用大字作为正文,用小字作为旁注,分别记出。

每个大字,一般用上半部代表左手各指所按徽位,下半部代表弦名与右手所用指法。如略去上半部或仅有弦名而无右手指法,则表示左手徽位或右手指法均与前一谱字相同。小字旁注大都为前列大字的说明,或代表左手的走指音与带出音。这种记谱法对于保存传统的演奏技法,比较准确地表现古曲有其独到之处。

对于这首曲子的指法我简要的做了些批注,可以点开看一下~~~

另外,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初学看懂减字谱的资料:http://zyh4327.blog.163.com/blog/static/6185014020091118209165/

 

初学古琴

初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ū xué,意思是刚开始学习。

一生无悔曲谱

古筝乡韵曲谱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