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人与环境

时间:2018-11-13 17:22:59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概括:这道题是阎什某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人与环境,指导老师为韶老师。

题目:人与环境

解:

人是环境的重要组成 一个环境离不开人.人生活在环境中,环境是个整体 人是组成部分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整体趋于主导地位 而人作为关键部分 有时起着决定作用

举一反三

例1: 亚库特人生活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什么【从位置,气候分析】[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亚库特人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使用雅库特语,内分多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北支.他们的语言有很多来自南方突厥,与其它民族不同.1929年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39年改用斯拉夫字母.18世纪后期传入基督教,但直到20世纪初仍普遍信仰萨满教.过去亚库特人主要从事半定居的游牧业,他们与周围通古斯人不同的地方是养牛马为主,不是鹿.他们以狩猎,养驯鹿、牛、马,冶铁为生,19世纪后半叶大批人改事农业,种植大麦、小麦、燕麦、马铃薯和蔬菜.有些地区还从事狩猎和捕鱼.手工业有铁器和毛皮加工等.十月革命后,工农业有一定发展.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被集体化与工业化,成为俄罗斯远东区重要工业中心.也有少数农业(马铃薯),他工业有金刚石、黄金、锡、锑等金属开采和木材加工,农业以种植马铃薯和饲料为主.

中国境内亚库特人的祖先原住在贝加尔湖以东和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带的山林中,从事渔猎生产和饲养驯鹿.他们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北朝与隋唐时期室韦各部中的某些地理、习俗与鄂温克族有渊源关系的部落.后来他们向东发展,由于历史上的不断迁徙和居住分散,加之交通不便,相互隔绝,因而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区域间的经济和生活差异,在历史上常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人.这实际是鄂温克族的三个不同部分,前两者由于受蒙古人的影响,走出了森林,在呼伦贝尔草原从事游牧业.其中一支来到黑龙江中游雅克萨(前苏联阿尔巴津)一带.明代文献中记述的“乘鹿出入”的“北山野人”,就是这支雅库特人.17世纪中叶,由于沙俄的入侵,有一部分被迫从黑龙江北岸内迁,南迁到黑龙江以南.他们始终过着极其落后的原始生活,人数急踞减少.中国境内的雅库特人都集居额尔古纳左旗(根河市)鄂温克自治乡的一个村落敖鲁古雅.1957年政府按照他们的意愿将这批人归入了鄂温克族,成为鄂温克族三支之一,即从事狩猎和饲养驯鹿的“雅库特”使鹿鄂温克族.2003年8月10日,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整体搬迁至根河市郊区三车间.目前,仅剩不到200人.

例2: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要一篇作文300字左右[政治练习题]


思路提示:

在大力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重新进行深的思考.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命题.我们以往接受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人对生产力的共识——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就是一个证明.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共识并不是我们人类的最佳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重新作一审视.那么,人与自然关系究竟如何定位,我们应从人类和各国的历史和实践中得到启示.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命题,应是二元论,而不是一元论.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历史告诉我们,现实与我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因为坚持以人为本的一元论是人类以主人自居的主人论,其结果就是把自然当作奴役的对象,把自然看作无生命状态的客观实体.以人为本一元论的先进性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提出的的命题,但是,并不是说以人为本的一元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证明.以自然为本,并不是说人类就是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有所作为.因为客观规律是改变不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提倡并遵从以为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二元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必须是坚持以自然为本.否则,其结果就是自然对人类社会无穷无尽的无情报复,一直到毁灭人类自身为止.

例3: 【在室内设计中如何考虑人的行为习性和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思路提示:

首先要了解适合人体的尺度(人体工程学内容)

住宅装修人体尺度 2.办公装修人体尺度 3.生活服务类装修人体尺度 4.休闲娱乐类装修人体尺度 5.文化卫生类装修的人体尺度 6.无障碍装修的人体尺度

然后要从室内的装修给人的感官上考虑,如形状是尖锐或是平缓、色调是沉郁或是明快?光线是否受到阻隔?通透度怎样?另外说到环境少不了与植物、与外界的配合.

如果有空的话可以读下和环境心理学有关的书:外国空间设计、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环境心理学、交往与空间

例4: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生物练习题]


思路提示: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和各种节肢动物等,少数高等动物(如鼹鼠等)终生都生活在土壤中.据统计,在一小勺土壤里就含有亿万个细菌,25克森林腐植土中所包含的霉菌如果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其长度可达11千米.可见,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土壤的概念总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而众多类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土壤无论对植物来说还是对土壤动物来说都是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的根系与土壤有着极大的接触面,在植物和土壤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有着强烈影响,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对动物来说,土壤是比大气环境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为动物的极好隐蔽所,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温、干燥、大风和阳光直射.由于在土壤中运动要比大气中和水中困难得多,所以除了少数动物(如蚯蚓、鼹鼠、竹鼠和穿山甲)能在土壤中掘穴居住外,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不仅影响着土壤本身,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很多重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的,其中特别是分解和固氮过程.生物遗体只有通过分解过程才能转化为腐殖质和矿化为可被植物再利用的营养物质,而固氮过程则是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这两个过程都是整个生物圈物质循环所不可缺少的过程.

例5: 为什么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一样?这和当地人么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思路提示:

是的,总体上看不一样.

有很大关系.在漫长历史中与自然环境地区禀赋等多因素综合形成的.

地区不同,作息时间、气候、物产等因素都会影响.

社会发展,现在人们在饮食方面的选择余地较大,不过地区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人类和环境有什么关系

点拨:人类和环境有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二、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

题2: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点拨:人类和环境有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二、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

题3:人与环境关系的好处!

点拨: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迫切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

题4:人类和环境

点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作为生物进化的最高阶段,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归根结底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

题5:如何理解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

点拨: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运用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从统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改变我们的发展观,逐步完善有...

感动人心的故事

去留无意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