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建安风骨

时间:2019-01-12 19:13:39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概括:这道题是欧丈赵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建安风骨,指导老师为孔老师。

题目:建安风骨

解: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举一反三

例1: 什么是建安风骨[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五言形式

例2: 建安风骨是什么意思?[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例3: 什么事建安风骨?


思路提示: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更仔细的你可以去百度百科看一下,最主要是自己理解

例4: 建安风骨的特征是


思路提示:

特征: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其余关于建安风骨的知识请参考此处:

例5: 建安风骨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格


思路提示: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建安风骨对后世的影响?

点拨: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首先,文学观念进一步明确。其次正是基于对诗歌辞情的重视,两晋诗坛辞藻大行,唯美风气昌炽。 影响巨大的是 建安风骨魏晋风度所给予盛唐气象的养料以及对近现代五四文学的影响。 要是分值小呢,就答到这...

题2:什么是建安风骨?

点拨: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

题3:建安风骨和魏晋风骨有什么不同?

点拨: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

题4:建安风骨的简介

点拨:1、建安风骨简介 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

题5:谁来谈谈曹操与建安风骨

点拨: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 “ 慷慨悲凉 ” 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 “ 建安风骨 ” ,也叫 “ 魏晋风骨 ” 。魏国统治...

一狐之腋

故事梗概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