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知识
少中老师 2019-07-17 16:56:43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目的
  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返回顶部

影响力:2506

成本管理的现状有哪些

这个解答帮助过3995人

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对成本控制进行重视,同时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候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同时也是保证经济效益可以提高的根本方法。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成本控制没有跟上外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脚步
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市场情况出现了很大变化,现在,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变化到了买方市场,这种市场格局的变化使得产品成本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在,产品的生产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产品的流通成本比重却在不断提高。近年来,生产材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其中能源的价格变动非常大,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物料管理是不重视,这样就使得能源出现了浪费情况,导致企的成本出现了增加情况。我国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候主要是在生产领域,通过降低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来达到降低成本效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对产品研发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的成本没有进行重视,这样的做法会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逐渐被市场淘汰。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快速,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也在不断进行更新换代,在生产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成本进行控制效果是非常好,计算机具有非常强大的存储功能,同时在运算方面速度也是非常快,这样在对成本核算、预测和决策的时候能够更加准确和及时提供信息,但是,很多管理人员对计算机这方面作用却没有进行重视,导致成本控制还是停留在比较传统的情况下。
2、成本控制的管理不够完善
许多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管理缺乏全面性、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些企业只注意到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却忽略了投产前一些由生产要素和产品设计等各方面的成本控制;一些企业事前成本控制管理不重视, 对于成本的预算和决策缺少制度性和规范性,觉得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严肃性、科学性、可减可增,因而造成事中、事后成本控制管理的盲目性。在成本控制的管理方面,手段比较老化,缺少先进的管理手段。
3、企业对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成本的信息核算失真
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许多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管理只侧重于宏观的需要,只仅限于国家颁布的有关成本条例的执行和遵守上。成本控制的管理的应该企业化,注重提高成本控制管理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成本优势。企业成本的核算失真主要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方面,企业监管不严,一些管理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进行人为调换成本数目,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另一方面,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对于核算不重视、敷衍了事。

编辑时间 2019-01-13 12:13:26
影响力:4129

标准成本管理有哪些作用,怎么进行?

这个解答帮助过8251人

标准成本管理的作用:
实施标准成本对于指导和控制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
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
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消灭了吃大锅饭的现象。标准成本的每个成本项目都采用单独的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因而可以确定每个成本项目实际脱离标准的差异的责任归属,从而分清各部门的责任
3、便于成本控制
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并将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另一方面,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有利于计算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采购员、领料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采购、领料,以达到控制原材料成本的目的。
4、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进行标准成本管理,可以确认企业的单位边际贡献,有利于企业测算出盈亏平衡点,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传统的成本管理,特别是全部成本管理,在考虑产品收益时,不仅包括变动成本,而且包括固定成本,这就干扰了决策者的决策。标准成本管理的实施,为企业正确核算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有利于企业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如何进行标准成本管理:
1、细化成本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报表
财务部门组织成立标准成本核算网络,制定详细的核算项目,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适时、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及时了解原材料的库存和使用情况,做好领料计划、收集成本资料、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信息。
2、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
建立成本指标分解体系:对于成本预算中的各类费用有专人控制,建立月度成本计划体系,实行年预算指导下的月度成本计划管理,使预算置于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之下。成本管理,制定计划是基础,依靠科技进步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是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而科技的潜力又是无穷的,不断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在日常生产上是企业降低成本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挖潜增效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加强了成本预算的准确性。
3、对现场成本进行事中控制
成本预算的完成进度要跟踪,尤其是重点控制项目,要制定进度指标,进行事中控制,以便及时检查。协助各班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制定考核办法,通过领料员控制物资领用,对当月各班、整个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及时准确的了解各种成本变动情况,对成本变动大的情况能够适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标准成本的管理效果。
4、组织标准成本的考核与改进
每个月财务部门都对企业的成本进行计算考核,在考核中要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把成本和收入捆起来进行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把计算出的实际成本考核报表报给计划部门,由计划部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支罚款”的原则进行考核。对完成计划的部门予以奖励,对没有完成计划的单位进行处罚。同时财务部门在考核的定期分析,提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针对原因对执行部门和制定部门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根据市场变化和成本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考核指标,以确保公司全年计划的完成。
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一种目标成本,也叫“应该成本”,它不仅间接费用是预计的,而且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预计的数字来计算的,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着手进行。但与定额法不同的是,直接材料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直接人工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工资率两方面(计时工资时);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都是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来计算。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标准成本的控制,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四部分内容。

编辑时间 2019-06-30
影响力:7203

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好处有哪些

这个解答帮助过848人

企业怎样进行成本控制?
1、降低采购成本
需要进行采购的企业首先需要确定长期合作供应商,并且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秉持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
2、降低物料成本
物料成本在工程施工项目中所占的一种最大,可达60-70%。所以解决物料成本过高这一问题十分重要。降低物料费用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物料采购的计划,包括品种、数量和采购时间,减少仓储;增加采购透明度,节约采购费用;改进物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另外还要注意堆放的合理性。
3、降低设计成本
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中选择合理的方案,根据工艺条件,合理选择设计参数和选材,以及采用合理的结构。
4、降低品质成本
质量成本包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两部分,鉴定成本很难降低,但是损失成本可以通过质量控制的方式避免,从而达到减少损失成本的目的。
企业成本控制的好处
1、明确物料、人工、水电等各种费用支出、消耗水平;
2、准确的成本数据是制定价格的依据,便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直接经济效益的体现:成本的降低=增加收入=增加利润=增加净利润;
4、成本关联到财务、物流、生产3大核心业务,是企业管理的中心枢纽;
5、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和促进整个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促使企业盈利。
2、企业发展的根基。成本较低商品的价格也就会随之降低,这样就能够扩大销售量,巩固经营基础,基础强大了后才有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
3、生存发展的保障。公司注册成功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企业面对这些压力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
成本管理必须把成本的全面降低作为系统性的工程加以深入挖掘,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用战略的眼光去分析降低成本的途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编辑时间 2019-01-18
影响力:507

简述成本管理的原则

这个解答帮助过6493人

(一)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2)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绝不能片面地追求成本的降低而忽视服务队数量和质量。如果成本控制不能体现以上要求,也不能认为实现了成本控制的目的。(3)债权利相结合原则(4)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哪些重要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集中精力重点处理,深入分析、追根究底、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控制决绝。例外情况的常用判定有以下要点:第一,重要性第二:特殊性第三:一贯性P202
(二)成本控制的程序:(1)确定控制标准:计划指标分解法、定额法、预算法三种方法。(2)执行控制标准。(3)分析相关差异。(4)纠正成本偏差。(5)进行考核奖罚。

编辑时间 2019-01-05
影响力:41

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有什么重要性?

这个解答帮助过7908人

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是指企业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开发人力资源效益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界定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建立人力资源成本指标体系,制定人力资源成本标准,确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目标,建立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人力资源成本统计、分析评价方法,健全人力资源成本预警制度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具有较明显的层次性、通用性和相对性。层次性是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幅度、职责、任务各不相同;通用性是各级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方法基本相似;相对性是国家、地区、行业或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综合水平的比较。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雇佣劳动若所花费的全部代价,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人力资源成本包括企业取得人力资产使用权、提高、维持、结束人力资产使用价值、保障人力资产暂时或长期丧失使用价值时的生存权及其他为取得、开发和保全人力资产使用价值而付出的总代价。狭义的人力资源成本仅仅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以直接支付或间接支付方式投资和分配于劳动者的全部费用。它既包括以货币或实物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费用,也包括提供便于劳动者生产、生活、交通、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设施和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改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可以让管理者直观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成本、人力资本的投资情况以及这些成本和投资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员工从中也可了解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了解自己的劳动付出以及企业所给予的回报,提高对企业的责任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各项措施也在成本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效果,在正确的观念下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为决策者提供人力资源成本信息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拥有了用人的自主权,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加大了,企业问的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在这场竞争中不惜重金聘用人才,这说明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对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花费的成本是否与市场行情相符?这么多的成本值不值得等。目前在企业内部,向决策者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并没有人力资源成本的分类信息,决策者不知道现实情况,因此也就无法对未来作出决策。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
(三)有利于企业正确反映其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可以区分不同的成本,提供该部分信息,可以促进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尽快应用,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反映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
(四)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益
这是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最直接的首要的目的。任何一个经济实体,其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经济利益。人力资源成本管理,通过对人力资源成本的预测、决策、预算和控制等管理,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益,这也符合企业“低成本”的战略目标。

编辑时间 2019-08-13
影响力:3403

什么是战略成本管理,有什么意义?

这个解答帮助过5117人

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SCM)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日本和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也证明了这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企业必须强化战略意识,进行战略思维和战略管理。
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把重点放到制订竞争战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却经常把眼光局限在单纯降低成本上。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的情况下,当以保证企业产品的差异化(如售后服务)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提高成本,同样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例如,当电信运营商为一个大客户提供电路出租时,为了保证电路安全,运营商往往要为其提供相同带宽的备份电路(有时是客户未付费的),企业可能为之付出了相应的质量成本和维护成本,但应看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电路安全得到了保障,这相应也就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也就留住了客户。相反,如果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只提供小带宽备份电路或不提供备份电路,那么一旦出现电路故障,很可能客户就会流失。因此降低成本不是惟一的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一切降低成本的措施也都应以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作为决定取舍的目标,以此实现成本效益原则。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即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为战略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以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通常被视为将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与调整过程中相关战略要素综合而成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是在对企业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企业长期和短期目标,进而开发和实施导向目标的企业战略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了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
罗宾·库帕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指运用成本管理技术,使得公司在提高战略地位的同时降低成本。具体而言,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主要是从战略的视角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其目标是营造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应该从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入手,对企业成本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和管理。
1、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它是指企业为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为顾客而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价值链分析就是要通过战略上对行业价值链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从企业内部分析以了解自身的价值链,从竞争对手分析以了解对手的价值链,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了价值链的各种战略。它包括: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等。
2、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原因。它构成了成本的决定性因素,跳出了传统成本管理中将产量作为成本高低的唯一驱动因素。相反,战略成本管理认为,影响成本大小的因素很多,数量不能反映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成本动因分析已经摒弃了传统成本分析中狭隘地以会计科目、产量等少量的因素分析方法,而代之以更宽广、与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和了解成本。“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控制成本动因。企业只有控制其主要价值链活动的成本动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二是重新组合价值链活动。企业可研究分析如何重新设计、组合其主要价值链,如产品设计、生产、营销、运送等,重新取得成本优势,提高竞争力。

编辑时间 2019-06-30
影响力:3323

供应链成本管理有什么必要性?

这个解答帮助过5423人

供应链成本包括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为支撑供应链运转所发生的一切物料成本、劳动成本、运输成本、设备成本等。供应链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供应链管理方法,也是有效管理供应链的一种新思路。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一种跨企业的成本管理,其视野超越了企业内部,而是将成本的含义延伸到了整个供应链上企业的作业成本和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其目标是优化、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总成本。
供应链成本管理产生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竞争日益加剧,降价现象也许不是普遍趋势,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现在的市场比十年前面临着更激烈的价格竞争。在许多西方国家,商业街和购物城都在持续降价,不仅如此,包括上游的供货商,原材料和工业产品也都在降价。全球竞争加剧已经使得价格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形成目前这种市场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国外竞争者涌入市场,参与竞争,而他们的生产成本比较低。作为主要生产商中国的迅速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贸易壁垒的撤除,市场自由度的增加都使得新的竞争者更加易于进入市场,这一现象使得许多行业的企业过剩,导致供给过剩,增加了降价的压力。
第三,Internet技术的应用使得价格信息的对比十分便捷。Internet技术同时使得拍卖和交易在整个行业范围内进行,这也助长了降价的趋势。
第四,顾客和消费者越来越看重产品的价值。曾经一度,品牌和供应商具有一定的价格号召力,因为当时市场认为不可能以较低的价格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为了缓解不断的降价压力,保证一定的利润水平,企业必须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度过降价的危机。由于企业已经实施了许多降低成本的方法与策略,所以想寻找到新的成本降低方法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认为,降低成本最后的机会就存在于供应链而非企业自身的运作中。因此,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降低包括物流成本在内的供应链总成本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编辑时间 2019-08-13
影响力:4587

作业成本管理实施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这个解答帮助过1113人

作业成本管理实施的现实意义:
ABCM是以作业为成本管理的起点与核心,比之传统的以商品或劳务为中心的成本管理是一次深层次的变革和质的飞跃。
1、适应新经济技术环境的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朝着信息化方向迅猛发展,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现代企业商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制造系统的复杂化是当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的经济技术环境下,若继续采用在商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必将导致商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进而误导企业的战略决策。
而ABCM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显著区别,在于将企业视作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商品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作业链同时表现为价值链。从而将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与重点从传统的“商品”转移到了“作业”,以作业为成本分配对象,这样不仅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各种制造费用,提供较为客观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不断改进作业方式,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ABCM能够很好地适应高新经济技术环境对成本管理的客观要求。
2、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与此相适应,企业商品通常采用多品种、个性化、小批量的生产经营模式,以适应顾客日新月异的多样化需求。使得传统的以“商品”为管理的核心与起点,以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及控制为重点的成本管理,日益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动态的、不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而ABCM则以作业成本为对象,以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所耗资源为重点,以成本动因为基础,及时、有效地提供成本控制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可极大地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并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成本控制责任中心,将作业员工的奖惩与其作业责任成本控制直接挂钩,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合作精神,进而达到有效地控制成本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现代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逐渐趋于激烈化和国际化。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只注重商品投产后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成本管理,忽视了投产前商品开发与设计的成本管理,这已愈来愈难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商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ABCM则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需要,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商品设计、研究开发和质量成本管理,力求按照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相对有限的企业资源,不断改进商品设计、工艺设计以及企业价值链的构成,从而提高企业商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编辑时间 2019-08-12
影响力:4199

项目成本管理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这个解答帮助过5530人

项目成本管理所要考虑的因素有:
1、是否有项目预算的审核审批制度?
2、是否建立了预算执行计划分解制度;
3、是否将项目活动类别与成本类别对应;
4、是否能够将对应的成本类别建立起财务核算标准制度;
5、是否具有严格的成本审核审批制度;
6、是否有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制度和方法;
7、是否具有项目成本回算和考核制度;
8、是否具有项目决算和回顾机制。
9、是否有项目管理软件或项目成本管理软件。
10、是否有类似的项目或经验可以借鉴。
弄明白上面的内容后,把这些可以利用的内容记录下来,把一些需要重点注意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的条例和风险记录下,时刻提醒自己,并做好跟踪。

编辑时间 2019-04-13
影响力:6647

质量成本管理有什么作用?

这个解答帮助过922人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满意的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和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满意而产生的一切损失的总和,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而达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
所谓质量,国际标准ISO8042:1994中对其所作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而质量成本则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要而使产品达到预定质量水平所必须发生的耗费与可能发生的损失之和。质量成本管理则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质量成本管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标准化质量成本管理、统计质量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
标准化质量成本管理主要是指1924年以前泰罗的科学管理,其特点是依靠质量检验的专业化队伍,按照既定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事后检验和质量把关,以减少废次品。
二战期间,由于军事工业的快速发展,标准化质量管理既费工又费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以美国电话公司工程师休哈特为代表,采用数理统计和概率的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和对废次品进行“防护性”的事前控制,省时省工,效果明显。以道奇罗末格为首,采用统计方法,解决了破坏性实验下控制质量现状、减少损失的难题。这两大突破促使了统计质量管理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提出了将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与产品质量不合格所引起的损失一并考虑,将质量与成本结合起来,形成了质量成本管理。
20世纪60年代后,费根堡姆在研究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把质量成本管理的范围扩大到产品生命周期。形成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技术装备、物资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到用户使用的全过程的质量成本管理,并提出五类重要的质量成本,即间接质量成本和卖主质量成本;无形质量成本与“责任暴露”质量成本;质量设备成本;寿命周期成本和用户质量成本等。
80年代,哈林顿在《不良质量成本》一书中,把质量成本改名为“不良质量成本”,并划分为直接不良质量成本和间接不良质量成本。在间接不良质量成本中,把用户损失成本、信誉损失成本、用户不满损失成本等全部包括在不良质量成本之中。哈林顿还进一步还将质量检测、试验设备和有关报告质量数据的设备投资,如计算机、打印机等列为不良质量成本。对操作者特别是管理者的差错造成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也列为内部差错成本和外部差错成本。
质量成本范围的扩大也同时要求质量管理范围的扩大,从而推动质量成本管理的发展。
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1994年在美国质量管理年会上说过,20世纪将以“生产率的世纪”载入史册,21世纪将是一个质量的世纪,全球化的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世界上许多成功的公司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英国的英国通讯公司、日本的富士和丰田公司、墨西哥的克莱斯勒公司等都把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为20世纪90年代最主要的成功因素,因为全面质量管理能够减少成本,并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许多久负盛名的大奖,如美国的MalcolmBaldrige质量奖、日本的Deming奖;墨西哥的PremioNacionaldeCalidad奖都是为优异质量而设置的。
(1)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结构日趋复杂,顾客对外观、精密度、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使产品质量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多。
(2)是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途径。
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与计算,有助于推进质量改进计划的实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预防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3)便于管理层能掌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质量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的管理层能看到各项费用所占的比例,能具体的了解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
(4)可以拓宽成本管理道路。
过去,我国的成本管理实际上只是成本的事后计算,没有管理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因此目标成本没有有效手段进行控制。引入质量成本后,对成本实施全过程的预防性控制,针对不同职能,分别核算,从而扩大的成本管理的职能和工作范围,使成本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

编辑时间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