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知识
王刚老师 2019-07-17 16:51:04

描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这文章叫什么名字及全文.谢谢.,,,最好有解释.最好有全文的...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这文章叫什么名字及全文.谢谢.,,,最好有解释.
最好有全文的解释.谢谢axioml可以再补充一点吗?

出处:《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难与共,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返回顶部

影响力:7297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原文、出处、作者及其意思是什么?

这个解答帮助过1233人

原文,作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如下:

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生于曲阜市小雪街道凫村,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编辑时间 2019-11-04 09:29:57
影响力:285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什么意思?

这个解答帮助过2441人

解释

因此,上天将要把巨大的任务交给这个人的时候,必定先使他的心志受到磨难,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利。用(这样的途径)使他内心受到真酣,性情更加坚韧,增 原来所做不的事情。一个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心情受到困扰,思绪受到梗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出自《孟子》

孟 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生于曲阜市小雪街道凫村,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编辑时间 2019-04-03
影响力:2478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后面几句是什么?这一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这个解答帮助过6055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这篇文章出自《孟子·告子下》。

这句话的完整句子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直译的意思是:

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当然,在孟子的思想中有一部分 “天命论” 的成分,其实本来就没有所谓的 “上天” 。今天的理解应该是:只有经历过 内心痛苦、筋骨劳累、受过饥寒、受过贫困的人,才能担负起大任。

编辑时间 2019-03-19
影响力:2707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个解答帮助过3964人

  •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下一句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详细解释:

  •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释义】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 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 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 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 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作者加编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

  • 孟子作为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 仁”发展为“ 仁政”的学说,提出“ 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 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

编辑时间 2018-12-08
影响力:201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全句和意思分别是什么?

这个解答帮助过7860人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编辑时间 2019-02-13
影响力:2006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句话是出自哪里?

这个解答帮助过5672人

《孟子》

1、《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2、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3、《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孟母三迁《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编辑时间 2018-12-10
影响力:545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这个解答帮助过7272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翻译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

编辑时间 2019-01-28
影响力:3430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这段话有道理吗?

这个解答帮助过158人

孟子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首先我们要结合时代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志青年是很难得志的,在这个时代想拯救黎民苍生的有志之士 , 注定要经历千难万险而未必成功。孟子说一千道一万 , 是在劝人忍辱负重 , 坚持到底。

这段话放到现在来看,“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必然不是指饿一天肚子不吃饭,而是说就算你处于低谷期,就算遇到了再艰难的事,再想放弃,慢慢地都要学会从心底接受这些痛苦,报之以欢歌,不畏惧生活中的任何可能性,对过去的事不后悔,对未来的事不焦虑。平静,专注,勇敢,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个时候你就能担当大任了。

赵歧注解:言天将降下大事以任圣贤,必先勤劳其身,饿其体而瘠其肤,使其身乏资绝粮,所行不从拂戾而乱之者,所以动惊其心,坚忍其性,使不违仁,困而知勤,增益其素所以不能行之者也。

朱熹集注:曾,与增同。降大任,使之任大事也,若舜以下是也。空,穷也。乏,绝也。拂,戾也,言使之所为不遂,多背戾也。动心忍性,谓竦动其心,坚忍其性也。然所谓性,亦指气禀食色而言耳。程子曰:“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

编辑时间 2019-04-10
影响力:797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孟子第几章

描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孟子第几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孟子第几章
这个解答帮助过1108人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编辑时间 2019-05-02
影响力:2980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什么意思?

这个解答帮助过1922人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职责降临到某人身上的时候,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遭受折磨,使他的筋骨经受劳累,使他的身体肠胃忍饥饿,使他的全身困苦疲乏,使他的行为总是遭受困扰麻烦。这样,便可使他的心态受到震动,使他的性格更加坚韧,从而增加他们所未具备的能力。

  出处:《孟子·告子下》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难与共,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孟子说:“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编辑时间 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