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知识
刘梅老师 2019-07-17 16:47:14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 :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往往因为忽视了细节处的表现,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从而与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关键词: 不可 忽视 细节 礼仪 心理 大学生 就业
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求职面试时,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往往因为一些细小的问题而与工作失之交臂。
当今大学生进行面试时,除了常规的问题之外,还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招聘单位也正是从这些千奇百怪的面试中,选拔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节目:一家公司在对三位大学生进行面试时,搞了一次活动,让三位大学生到一家幼儿园,分别向小朋友们解释“竞争”这个词的含义。招聘单位不仅从三位大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更是从他们在细节处的表现,去评价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否诚恳、认真,是否具有爱心、耐心,是否尊重对方、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们总结出三位面试者综合能力的高低,从而选出一位最佳的人才。因为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综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只具备了高等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招聘单位也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才。但面试时间很短,因此他们就从面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行判断。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因为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招聘方就能从中迅速产生判断,结果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而这些都不是大学生短时间靠突击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全面素质,你就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遇。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广、专业技术精通、业务能力强的基础上,还必须提高个人的修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
首先是个人礼仪。虽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比如修饰、化妆、仪态、服饰、谈话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每个组织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前者肯定是落选者。因为员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损组织的形象,给组织带来损失。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他在面试时穿了一身刚买的深色西装、一双黑色的皮鞋和一双白色的袜子,希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给主试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不知自己已违背了西装着装的基本规则。他虽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装和黑色的皮鞋,却不合时宜地以一双与前者反差过大的白色袜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装上衣的左侧衣袖上,本当先行拆掉的商标,依旧赫然在目。本想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这位大学生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所以,大学生参加面试时,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皮肤要洁净,指甲要及时修剪,头发要整洁,口腔要卫生,要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要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这些细节都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掌握了这些礼节,将有助于大学生求职的成功。
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金利来品牌的创始人曾宪梓在面试应聘者时,出了一道有趣的测试题:将一把用来打扫卫生的扫把斜放在办公室门口。
应聘者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应聘者都能把扫把扶起来。曾宪梓最后录取的是那些达到条件并主动将倒在地上的扫把扶起来的人。他的道理很简单,应试的人进出时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扫把,虽然自己不会跌倒,但可能会碰到其他的人,并且看着也别扭,而他却不愿意弯一弯腰把扫把扶起来,说明这个人不习惯为他人着想,或是不灵敏,而且很懒。如果有能力的大学生因为这件事而与将要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实在是太可惜了。
还有一位品学兼优、精明强干的女大学生,被一家外资企业看中了,但就因为她不知道有关轿车座次的礼节,而大意失荆州。根据礼仪规范,当轿车的主人亲自驾车时,一名搭车者只有在轿车的前排与之平起子坐,才是尊重对方的做法。但当那位外资企业的外方总经理亲自驾车时,这位女大学生却坐在了轿车的后排座位,这通常被理解为有意怠慢亲自驾车的主人。这样一来,其结果便可想而知。如果掌握了公共礼仪知识,大学生就不会因为这些细节问题而阻碍求知就业了。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尊重、关心别人,真诚待人,能正确称呼对方,掌握握手的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能正确使用现代通信工具,懂得一些国际礼仪等等。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学生就说:“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职业意义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心理问题时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面对细节问题时只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礼仪知识,并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问题中层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和礼仪素质,相信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返回顶部

影响力:4288

经济学论文: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这个解答帮助过6815人
编辑时间 2019-10-05 11:37:14
影响力:2462

大学生就业观论文有哪些

这个解答帮助过719人

涉及到大学生就业观的论文多如牛毛,中国知网篇名检索就业观,有一千多条结果

编辑时间 2019-05-10
影响力:5511

怎么看我国的就业难论文 3

这个解答帮助过4487人

引  言 

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每位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社会上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各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都成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面对“前有伏兵,后有追兵”的紧张局面,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日趋严重。从国家对就业问题的成因层面看,Niall O Higgins(2002)认为毕业生的供求、需求和供求匹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首要原因,主要凸显在工作岗位的结果和数量上。预期收入的自我高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不能清楚的认识现实与预期理想巨大的差距。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即知识水平、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等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经济分布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劳动力过剩是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与需求岗位人员不匹配、不对口、差异大是影响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诸多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小处着手、大出着眼”解决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问题。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999年以前,我国适龄青年入学率低于10%,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模式向大众化模式转变。。我国高校扩招开始于1999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收入率要达到适龄青年的15%,而早在2002年,全国高等教育毛收入学率首次达到15%,提前进入了教育大众化阶段,到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品进一步提高。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相对多数人地权利,因此,与精英教育教育阶段相比,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和“精英”,大学生就业不再统包统分,而是要公平的参与社会竞争,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十一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达2700万人,年均增长54万人,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70%左右,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60万人,年均增长30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创历史新高。 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56万人,年均增长1.2万人,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80%左右,2011年全市毕业生人数突破14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86.5%。2012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5.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81%。待业人数达到数万人,如此大的就业群体加上社会闲置劳动力的供给,是我国就业需方市场完全无法消化的,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人数和就业人数随着时间的推进,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的拉大,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两条线在不断扩大,表面待业人数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就业率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缺陷。他对其就业率包含了升学、出国或不完全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的滞后情况,我则认为就业率就应该是实际的就业率,在这中情况下,实际就业率应当处下滑趋势,大学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处在。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学生流向呈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就业市场政策通过毕业生、高校、企业三方的制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市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国家提供税收政策、信息指导、创业基地等各种服务,在于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招不要满意的人才,这种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现状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同时也阻碍了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进步的历程。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已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入学起点、社会需求、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等都将发生一系列改变。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多样化必然将导致毕业生就业取向、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从工作时间来分,有全日制就业、半日制就业、计时就业等;从就业地点来看,有大城市、沿海城市和中小城市、城镇、西部或边远贫困地区;从就业单位属性来看,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部队、基层单位等;从就业途径来看有参加招聘会、学校推荐、亲友推荐、网上求职等;从实现方式来看,可分一次性就业、创业、准备就业、暂时待业等;从就业管理性质看,可分为显性就业、隐性就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毕业生就业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切实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成为新形势下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重要责任。  

二、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生就业存在自身问题 

(1)大学生主观预期偏高:大学生有些人不能清楚的给自己一个定位,往往过高的预期自己的待遇,与企业所预期的工资待遇水平有较大的差异;与企业的用人要求不符,会导致大学生非自愿性失业。个人职业规划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也会导致自愿性失业。同时:大学生就业倾向于一线城市,不愿意到西部或者是偏远的山区工作、在一线城市的岗位竞争强度过高,就业区域流向的差异也会加剧竞争升级,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失落感大,心态不平衡等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 

(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 

(3)对企业不够了解: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学生对于薪酬的看法更加现实了,高校学生期望月薪元的占总人数的69%左右,其中元为更多学生接受;元的期望人数居多;元及4000元以上的期望人数较少。 

(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相比于过去,今天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市场的逐渐完善、选择多元化的趋势相吻合。很多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还有一些没有做任何的打算,而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却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等院校软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首先是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对于社会需要比较滞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教材多年未变,专业划分不合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对知识传授比较看重,而对能力培养却比较轻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结构性供求矛盾。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而高校人才预测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甚至还没有开始,都造成了高校招生功利性比较明显,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导致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其次是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据部分高校的追踪调查,两年之内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七成,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工作或因为社会关系,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些都与高校的用人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学校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别的学校需要的人才也出不去;有的学校追逐热门专业,师资、教材没有能力应付,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就业知道服务水平不高,信息渠道不畅,难以有效的调节市场人力机制,缺乏反馈机制,难以形成国家、高校、企业三者之间的高校人才输送方式,人才资源匹配度不够。 

3、国家就业政策欠完善 

国家支持性就业政策不健全,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但都是杯水车薪,政策都没有大到预期的效果,未能吸引大量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择业意向为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待遇丰厚的优质部门。从我国总体劳动力需求角度看,依然缺乏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产业结构和增长率。经济增长会带动就业人数的增加,高经济增长率也会产生高就业率,高就业率会带动工资收入的增长,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岗位ud供给,形成良性循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招录的“凡进必考”政策,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目前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仍不够健全,市场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以及社会各中介服务部门为大学生就业的服务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日趋增长的总量配置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要还有差距;多数企业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选人用人缺少合理标准,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不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直接制约了大学生合理就业。中国有着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历史,与之匹配的是国家管理者的职业化。由于象形文字学习难度大,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中国古代,国家管理人才培养成本很高。统治者除通过高官厚禄诱导读书、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外,还通过舆论、政策影响民众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的宣传,使“读书做官”、“读书改变命运”的求学心态得到不断强化。在古代中国,穷秀才的社会地位高于富木匠。虽然今天“做官”不再是读书的唯一出路,但大学生毕业后当普通工人不被社会普遍认可、接受。

三、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 

1、大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各项专业技能,不断的从实自己的大脑,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计划并不断的完善,及时的了解最新的就业动态讯息,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和综合

能力的提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进产学合作目前高等院校依然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注重素质教育,加大职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学校的培养也需有所加重和侧重。一味地以市场为导向则学校演变成为公司企业快速供应技术员工的培训基地,而只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又使得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劳动力市场。两者的结合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性问题。很多高校也在尝试产学合作这一办学模式,如实行小学期制,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有的学校某些专业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合作企业等,促进了产学结合,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相长局面。产学合作实际上是多赢的机制,一方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毕业以后有较好的归宿;对产业来说,它参与了教育过程能够得到所需要的人才。  

(1)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更是通向理想彼岸的通行证。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情绪方面。大学生应将人身理想与职业理想结合起来,在大学期间不断加强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懂法守则、公平正义的品格,具有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基础,远比精通业务重要,大学生要以职业道德修养为基础,进行初步的自我完善。通过培养、自我锻炼、自我改造、逐步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的祖先,凭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应肩负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没有以前就不会有现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目前我们国家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追本溯源式的探究和学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增强高校的调整和指导性作用 

(1)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失衡会产生不同专业出现差异性就业情况,就业率相差很大,因此,对专业设置的调整是必然的,高校根据实际需求状况,在统筹兼顾的理念下,对专业的规模和招生人数进行控制,渐渐调整和减少就业率差的专业的规模,增加岗位需求不够的专业的招生人数,尽量减轻专业不对口导致的非自愿失业。 

(2)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增强大学生的自身技能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加以建设,在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体系。我国教育投入不足,扩招速度过快,高等教育质量有所下降已是公认的事实,高校要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保证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丰富学生所需的知识技能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素质教育;在科极创新方面给予学生大力支持,组织科研创新活动,提高科研资金的支持和科极大赛指导,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教育文化科极活动,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优势。 

(3)提升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 

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并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同时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实现高校人才的供给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匹配,完善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是关乎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大环节。高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个性化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就业工作,开设有关大学生关于指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选修课,提升就业能力和培养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做好就业信息的服务工作,建立良好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加强对就业情况的调查、统计和市场预测,为毕业生提高充分的就业信息,拓展多元化的就业渠道。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有效的就业桥梁,组织大型的双选会等,将企业引进校园,让学生走出校园;加强国家、企业、高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探索定向培养和人才输送等模式,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就业数据库,增强就业人员信息的流动性和全面性、提高人才资源配置和就业率。 

3、完善就业政策 

(1)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2)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 

(3)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

 (4)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 、农技 、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 、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 

(5)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工作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用人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 

(6)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使大批动手能力强适应性较好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有用武之地。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

编辑时间 2018-11-27
影响力:718

大学生怎样面对未来的就业和工作压力论文

这个解答帮助过651人

你完全可以按照我这些去分析,很大程度上和学生自身和社会发展和政府的协调是密切相关的,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学生个人认知态度去取决。
下面的你可以参考分析
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就业难是不是国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呢?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四)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五)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六)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七)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编辑时间 2018-10-19
影响力:3701

如何提升就业能力,如何提升就业能力论文

这个解答帮助过7680人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人数大幅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企业、学校、学生本人都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压力相当程度上来源于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难以匹配上。当今大学毕业生存在综合素质、就业能力良莠不齐的问题,用人单位为了应对竞争压力提高了用人要求,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用人要求间的差距成为制约了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因而把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探索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的同时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综合多方因素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措施。
中国论文网 /9/view-1710545.htm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措施

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后的第一届高校毕业生开辟了就业高峰的先河,此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长,从2003年的212万已经升至2011年的667万。而企业的用人需求量较毕业生增长幅度来说却增之甚微。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行业竞争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使得企业面对大批量的大学毕业生,自然而然的将用人要求不断抬高,越来越苛刻,从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再度加大。面对各种不利因素,不论是高校还是大学毕业生本人都不能再用老观念老方法来应对了,如何使得毕业生再度受到企业的青睐,缓解就业压力,这需要通过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市场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对症下药,使得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就业的认识,增强更加适合职场竞争的能力培养,学校更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指导,并提供有利条件和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为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做更加积极充分的准备。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1909年英国的Beveridge最先提出了就业能力的概念,其依据是劳动者的可利用率。后来,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两种具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取和保有工作,在工作中取得进步,并适应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第二种观点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在一个既定的劳动力市场上成功从事某种工作的潜力。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具体为学生在校通过学习文化知识、锻炼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从而获得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只是指大学毕业生获得和维持工作的能力,还应该包含处理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的能力。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获得相对的知识,通过实践获得相应的经验,从而锻炼出来的工作能力,是与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相关联的综合能力。基础能力、心理素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五大方面,它是一种以素质、技能、经验、心理等各方面为依托的素质群。
二、从企业需求中得到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缺陷
1.基础能力欠缺
基础能力包括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工作能力、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等。虽然大学有各种丰富的学生活动,可以让部分同学参与其中,从而锻炼相应的基础能力,但是更多的同学并未把握机会参与其中或是不能从做事中学习提高个人能力,因为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基础能力较低。现在相关企业和各用人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够具备各种基础能力,特别是执行工作能力,但企业对此方面的满意度却不足30%。当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合作、领导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心理素质较弱
心理素质是影响人们做人做事、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特别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显得尤为重要。但当今大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受溺爱保护、家庭变故受打击、个人心理调节能力差等原因造成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做出有效地自我调节,软弱、胆怯、遇事好激动、思考问题偏激、遇困难就退缩等成为普遍的反应。企业在用人过程中发现青年员工对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差,受到挫折后挫败感严重,遇到困难更多的是以逃避的方法进行回应,近年来轻生的案例时有发生。所以,大学毕业生注重和加强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能力是自我求知和发展的能力,是获取知识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一种本领,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反应与应变能力等。可以说学习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并发展的基础,是适应新的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能力是大多数企业很看重的一个指标。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面临全新的环境、学习阶段未接触过的知识、全新的工作任务等,能否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和团体,使工作很快上手并很快熟知所在单位的企业文化等与学习能力息息相关。而如今企业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发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满意程度,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困难。
4.专业素质低下
想要成功在某个领域工作,就必须具备该领域实践性活动所必须的特殊品质,即专业素质。而当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学生专业素质较低。而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考虑。第一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源于高校的教育,由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来决定。可不难发现,课堂上讲解的应用知识、设备方法等有些早就已经与现实的发展速度脱轨,早已失去应用的价值,学生即便学习了,在实践中的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再加上课程知识不够完备,在客观方面造成了专业素质的缺失。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学习为了考试,不注重知识的积累,缺乏思考不能学以致用等,从而学过的东西很快又还给老师,从主观上造成了就业能力缺失。
5.实践经验不足
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招聘到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可以大大缩短能够胜任工作的实践,也降低了很多成本,更利于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在招聘时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实践能力和技能较优的大学生。而学生在校期间往往这种实践的机会比较少,或者一些实习并未达到真正的实践作用,从而造成大学生实践能力并不高。加之大学生自身的优越感趋势对于工作单位要求相对高出个人能力范围,以至于用人要求与实际能力不匹配造成就业困难。
从以上分析的五个方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较大缺陷,造成了就业困难的事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更需要联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从大学生身上寻找提升的突破口,这也是从问题的根源入手,以加强综合就业能力为目标,从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就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才能够更好的为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实践等,并能够通过理性细致的分析个人的兴趣、性格特点,给自己的职业方向做更加切合实际的规划。正因为对未来工作的条件要求很复杂,除包括个人兴趣、能力等,还有区域、行业、岗位等的制约,所以早入手才能更加稳妥,最大程度上避免就业迷茫。大学四年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深入的进行就业指导,从了解专业现状、前景、就业形势到了解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再到有针对性的就业实战方面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了解职业与自我建立合理化目标和计划,有针对性的学好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2.强化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习能力
由于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机械学习,使得学生习惯于被迫学习,并且对学习丧失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也是到了大学之后一部分优秀的高考生,成绩一落千丈,为毕业、就业埋下了隐患。所以学生到了大学能够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特别是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工作岗位上这种自主性学习能力也是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从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内容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考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控制个人学习行为,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使学习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
3.有效利用实践机会,锻炼实操本领
大学阶段无论是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存在着大量锻炼能力的好机会。比如校内的各种社团工作,班级工作都能够对一个学生的动手、动脑、协调、交际、协作等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作用。随课程教学工作也安排了到各行业工作现场参观、实操的机会,如果能够真正利用好此类实习,真正使得专业职能与生产中的问题相互结合,而不是流于形式,将对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社会关联的如暑期社会实践等更是锻炼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课堂。
4.脚踏实地的心态,从基层做起
大学生存在着优越感,并且多数被家长宠爱不能吃苦,所以择业时会将起点定制过高,但实际并没有企业需要的能力。到企业的大课堂更需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学期,到生产一线去了解,所以大学生需要的是放平心态,低下姿态,到艰苦中磨练,只有有了这种能屈能伸的精神,才能为日后的前程铺平道路。
5.学校优化教学,增强能力培养
高校的专业应当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教学中注重综合化应用能力的渗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实践设计更贴合生产实际,更具设计性、创造性、综合性。加强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指导,特别是使得基础学科在竞赛作品中具体化,同时很好的锻炼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计划设置不断根据行业需求做出调整,要与时俱进,使学生尽量接触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应变能力。
6.强化就业心理培养,提高适应能力
首先,高校应有意识地营造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在校园中力求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在好的氛围中增强学生的正面暗示,从而有助于学生心理能力的提升。
同时,高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时常展开心理咨询和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心理自查能力,及时纾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于此同时学生应当正视心理辅导工作,遇到心理问题及时寻求帮助,找到问题所在,形成良好的心理维护习惯。注重培养阳光心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实际遇到的喜或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职场的竞争,才能适应工作。
四、小结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与政府的保障、社会的宽容、学校的培养、学生个人努力这四方的共同作用分不开的。总而言之,各个主体应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形成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永.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个方面[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1):
36-37.
[2]张迎春,赵建锋.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经济,2009(6):126-127.
[3]吴立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思考――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
[4]李忠君,张玉萍.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人力资源,2010(12).
[5]曹春琴.对自主性学习及其意义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04).
[6]黄巧荣.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教育策略思考[J].职业时空,2009(9):78-79.

编辑时间 2019-05-31
影响力:6546

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论文有哪些参考文献?最好是最近的

这个解答帮助过5762人
编辑时间 2019-01-14
影响力:1506

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这个解答帮助过3044人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个人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一、中国的98面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就业岗位相对就业人数来说是缺少的;二、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状况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不能得到很好的成长。大学教育的社会就业存在一定的脱轨现象,学生心态还未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导致很多学生不大愿意进入中小型企业工作。
对于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问题,我觉得大学生在学校里克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把自己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在社团组组织、活动中运用起来,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并提升自己。另外就是,学生在课余时间也需要多接触社会,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用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参加招聘会、上招聘网站,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避免时间的浪费。最后就是结交一些高年级的朋友或一些已经工作了朋友,得到他们的一些指导对自己是非常有帮助的。

编辑时间 2019-06-13
影响力:8216

基层就业论文,什么影响着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有关论文

这个解答帮助过2952人
编辑时间 2019-06-28
影响力:990

能帮我写个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不,3000字的,通信专业的

这个解答帮助过2664人

结合社会的发展,个人所学的专业,做什么,怎么做,能带动一些什么!都要考虑

编辑时间 2019-08-26
影响力:4212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论文85

这个解答帮助过968人
编辑时间 20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