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自学网为你分享的知识点是《前苏联歌曲》,感谢你的阅读!
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就非常雄浑非常好听,此外歌唱伟大卫国战争的也非常不错,比如《神圣的战争》、《胜利者的凯旋》、《战士们在前进》、《保卫莫斯科》和《胜利节》等都非常好听。当然,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喀秋莎》和《纺织姑娘》等就更不在话下了。总之,老毛子是一个富有音乐细胞的民族
卡秋莎、神圣的战争、红军最强大、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向斯拉夫女人告别、五月的莫斯科、假如战争明天来临、莫斯科保卫者之歌、苏军之歌、万岁我们强大的祖国、神圣的列宁旗帜、红军节日进行曲、祖国进行曲、瓦良格号巡洋舰、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禁卫团进行曲、踏上征途
追问
这些都是老歌了,比较常见。有没有更激昂的?
月光有两首,一首是德彪西的《月光》一首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两首《月光》都不是苏联的
《喀秋莎》不是一首俄罗斯传统民谣,其实它是一首作曲家谱写的政治宣传歌曲。可是这些歌的意义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早已“偏离”了他原始的面目,生长出另一个全新的自我。对于中国人来说,这首歌变成了一个浓得化不开的时代情结:对于白桦林、手风琴那个纯真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的追忆。 1939年,苏联与日本在伪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坎发生了战争,苏联桂冠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写了一首抒情诗《喀秋莎》。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虽然在这场战役中,苏联红军完胜日本关东军,但《喀秋莎》当时并未因战争胜利而流行开来,而是在两年之后的卫国战争中,这首歌才伴随炮火硝烟传遍了整个苏联。战后,苏联政府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是首例。
20世纪30年代末,年轻的苏联火炮设计师利昂契夫发明了一种新式火炮,由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组织生产,取共产国际俄文第一个字母K命名并印在炮车上,并且成了德军最恐惧的武器,也就是从那以后,“喀秋莎”成为了苏联炮兵的首选武器,只要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都会大量使用,甚至“喀秋莎”也成为了苏联红军的代名词。有趣的是,苏芬战争时,芬兰军队也有一种恐怖血腥的武器,同样也有一个无比温柔的名字:艾玛(Emma)。
战争中爱情歌曲与爱情一样总是弥足珍贵,随着战争的深入,歌颂浪漫爱情的《喀秋莎》在世界各地传唱。在意大利,《喀秋莎》变成了《风的嘶吼》,1943年意大利人用《喀秋莎》曲调重新填了歌词,这首歌和《游击队员之歌》一起,成为意大利二战时期反法西斯最著名的歌曲,甚至比意大利的国歌更加深入人心。这首歌最好听也最著名的版本,则来自于意大利老牌乐队Moderna city ramblers,爱尔兰民谣式的配乐,前面有一段长达3分钟的solo(独奏),惊艳无比。日本《喀秋莎》的版本是最多的。
试试,闪电部队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