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逛新城歌曲

曲谱自学网为你分享的知识点是《逛新城歌曲》,感谢你的阅读!

浏览量
26337
逛新城歌曲
系统默认用户

男女对唱《逛县城》是什么时期的歌?

《逛新城》是一首著名的二重唱经典音乐作品,创作于1959年,集体作词(邓先恺执笔),李才生作曲,由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张新民、白兴吾(现用原名将兴吾)演唱。歌曲的藏语首唱者为平措卓玛和土登。这首藏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采用男女声对唱的形式,塑造了翻身农奴父女俩的形象,反映了拉萨的新气象、新变化,表达了西藏人民民主改革后的无比兴奋心情和藏族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唱出了翻身农奴的新生和喜悦。歌曲旋律风趣、欢快,曲调采用藏族音乐素材发展而成。
希望能够帮到您,满意请采纳。

系统默认用户

帮我介绍一下有什么好听的藏歌,草原歌曲

《扎西德勒》
作词作曲:格吉白玛
演唱:泽旺拉姆
清晨温暖的阳光
洒遍美丽的草原
放牧姑娘的歌声
开始草原的一天
鲜花开满的草原
欢迎远方的你
手捧洁白的哈达
送上最美的祝福
扎西德勒彭松措

系统默认用户

藏族有哪些新歌?越多越好谢谢

藏族歌曲
1唱给天空听阿兰播放
2妈妈盖亚央吉玛播放
3高原情雪莲卓玛播放
4向着太阳德乾旺姆播放
5一个妈妈的女儿德乾旺姆播放
6敬酒歌德乾旺姆播放
7花花世界泽旺拉姆播放
8逛新城耿莲凤播放
9高原上的我和你阿佳组合播放
10格桑拉德乾旺姆播放
11翻身农奴把歌唱才旦卓玛播放
12西藏的祝福敬紫琦播放
13天上的西藏桑吉草播放
14哈达泽旺多吉播放
15吉祥如意谢旦播放
16卓玛降央卓玛播放
17姑娘我爱你索朗扎西播放
18我爱家乡类乌齐巴桑播放
19故乡情降央卓玛播放
20天上西藏阿斯根

系统默认用户

来人呀呀呀 来人呀呀呀你好,我在一个中职学校读了一年就不去了,3年制的学校,然后学校有助学金,一共3000分四个学期发,都给我发了,我这算犯法吗,过去了4年多了。... 来人呀呀呀你好,我在一个中职学校读了一年就不去了,3年制的学校,然后学校有助学金,一共3000分四个学期发,都给我发了,我这算犯法吗,过去了4年多了。

带D5问题不大,实在不行你就买小龙女变身卡,带驱鬼。扫D5花不几个钱、最好再买个专注项链或者加蓝的特技装,就怕一小时过去蓝不够。

系统默认用户

谁能给我说几首口哨歌曲 谁能给我说几首口哨歌曲越多越好,别说重复的... 谁能给我说几首口哨歌曲越多越好,别说重复的

你好,任何歌曲都可以用口哨吹出来,看你喜欢什么样的歌曲了。

系统默认用户

男高音歌唱家求介绍推荐 国外有哪些歌唱家唱都可以都推荐推荐,最近听莫纳科,多明戈,帕瓦罗蒂。还有吗???... 国外有哪些歌唱家唱都可以都推荐推荐,

最近听莫纳科,多明戈,帕瓦罗蒂。还有吗???

1. 楼乾贵

楼乾贵, 浙江宁波人,1923年10月出生,国家一级演员。

楼乾贵自幼喜爱歌唱,在小学、中学时期就参加校内外歌唱活动。读大学期间曾先后向数位中外声乐教师学习,参加过上海青年会主办的”中国近代作品音乐会””抗战歌曲音乐会””圣母颂音乐会””弥赛亚”等音乐会。1947年考取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今上海音乐学院)兼读声乐。1949年初参加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今上海乐团)音乐会中的独唱节目,获得好评。1951年组织了在协和医学院礼堂举行的”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音乐会”。1953年随中国青年艺术团赴罗马尼亚首都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并在美声独唱比赛中获银奖。同年11月随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演出。1954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赴苏联及东欧巡演,并被授予罗马尼亚国家红星勋章及波兰国家骑士十字复兴勋章。在苏联录制了独唱唱片。

1955年调入中国歌剧院。除了音乐会独唱外,他还在歌剧《蝴蝶夫人》《叶甫根尼?奥涅金》及其他中外歌剧中扮演角色。曾在天津、上海、北京、青岛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出版了独唱专辑音带,1979年他演唱的两首歌荣获文化部国庆三十周年优秀歌曲一等奖及三等奖。1980年、1990年两次在美国举行独唱音乐会。他的演唱活动一直延续到2002年春。

楼乾贵除了从事独唱事业外,在歌剧声乐指导方面于1982年与法国艺术家合作将歌剧《卡门》推上舞台,又于1988年在芬兰“萨沃林那歌剧艺术节”上演出了歌剧《蝴蝶夫人》《卡门》及音乐会。他还曾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兼课教授。多次担任文化部重大歌唱比赛评委。在《人民音乐》及京沪报纸上发表专题评论文章。为培养青年演员,和歌剧院著名指挥、艺术家创办”首都歌剧培训中心”

2. 施鸿鄂

施鸿鄂,我国著名的抒情戏剧性男高音歌唱家,生于1934年,16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于1956年赴保加利亚深造,就读于索菲亚国立音乐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该校声乐系歌剧专业.1962年他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中以最高分获得金奖,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施鸿鄂的演唱具有明亮的音色,柔润的音质,宽广的音域和宏大音量等特点。他熟练掌握了意大利美声学派传统唱法里中、高声区衔接过渡平稳的技巧,并使歌声中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和金属光泽。他在音乐上有着完美的修养,歌曲处理细腻,准确,演唱时热情奔放,光彩耀人。他能用意大利语、德语、英语演唱歌剧和艺术歌曲,同时也能很好的演绎我国优秀的民族歌曲。在舞台上曾以一曲”松花江上”的演唱使观众为之震撼而泪下。

施鸿鄂于1962年回国后,一直在上海歌剧院里担任主要演员,活跃在中国歌剧舞台上。由于它在国际乐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多次被邀请到日本、德国、奥地利、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演出,举办独唱音乐会和声乐讲座。报界赞美他”有着黄金般的歌喉”是”中国歌坛上灿烂的明星”。特别一提的是1995年,61岁施鸿鄂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首府巴腾若芝市举行一场极为成功的音乐会被授予该市荣誉市长的殊荣。

施鸿鄂的美声唱法层深刻的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歌坛,受到听众的崇拜。太平洋影音公司曾在80年代有幸为他录制过两个专辑;一个是以意大利歌曲为主的独唱专辑;另一个是他与朱逢博的二重唱歌曲。中国唱片上海公司也为施鸿鄂录制过《生命的星》专辑,主要收录了施鸿鄂演唱的中国歌曲,此外,中国唱片出版发行的《二十世纪华人经典百集》系列唱片也为施鸿鄂制作了专辑。

施鸿鄂在几十年的演唱生涯中积累了大量中外经典曲目。中国歌曲有《松花江上》《毛主席的光辉把金色炉台照亮》《生命的星》《河流》《无题》(根据鲁迅同名诗谱曲)、《满载友谊去远航》《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等,施鸿鄂还塑造了一系列舞台形象,其中包括《雷锋之歌》中的雷锋、《沙家浜》中的郭建光、《多布杰》中的多布杰,《楚霸王》中的霸王,并主演过意大利歌剧《茶花女》《图兰朵》《蝴蝶夫人》和《波西米亚人》等。

施鸿鄂作为中国六、七十年代国内为数不多的正统意大利美声歌者曾为众多年轻演员做过辅导。他的妻子朱逢博就是他的学生之一,总政歌舞团的男高音程志、张积民也慕名找到他学习。目前活跃在歌剧舞台上的戴玉强、孙秀苇、魏松也都接受过施鸿鄂的辅导,由于种种人为原因,施鸿鄂在晚年没能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从事声乐教学,实属遗憾。

3. 温可铮

温可铮,男低音歌唱家。北京人。1950年毕业于南京音乐学院。后任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声系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欢联节古典歌唱比赛银质奖章。

温可铮是前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其父爱好音乐,从小受音乐熏陶,早在10岁儿童时期,温教授以童高音(boy-soprano)歌唱比赛中,他以童高音演唱了意大利古典歌曲《爱情的喜悦》获得“北京市天才儿童音乐奖”。40年代,中学毕业后温教授以榜首考入南京国立音乐院声乐系。1946年到1956年,他从师于著名俄籍教授苏石林和保加利亚索亚菲音乐学院院长、著名声乐教育家契尔金教授。1950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金陵大学音乐系和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

1951年,温教授与已故著名钢琴家李加禄教授(女钢琴家顾圣婴之教师)合作于北京、天津及南京三市举办其个人首场独唱音乐会。

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温教授代表上海市赴京演唱后被列入著名音乐家行列。同年,在中国中央文化部所主持的全国青年歌唱家的声乐比赛中,温教授一举夺魁,并在1957年参加了莫斯科举行的国际青年歌唱家的西方古典歌唱比赛中荣获银奖。同时,苏联国家唱片公司出版了温教授的演唱专辑。

80年代以来温教授不仅歌声遍及中国,曾多次到欧美、日本、香港讲学、演出。1986年应日本皇太子(现明仁天皇)之邀,在日本国皇宫举办个人独唱会,1987年应邀在大阪交响乐音乐厅担任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的男低音独唱,均曾轰动日本乐坛。1989年又应香港市政局之邀举行个人独唱会,乃至1990年参加第四届国际音乐节(澳门)首演男低音声乐套曲《人生》(14)首均好评如潮。1984年至1992年9月应美国康奈尔大学之邀两度访美。

1991至1992年两度访问新加坡举办的独唱会及声乐大师班,备受尊重和欢迎。

1984年,应邀于纽约圣约翰大教堂,举办在美国的首场个人独唱会,还曾在曼那斯音乐院、纽约大学音乐系,阿利左那大学音乐系、新泽西州的州大学音乐系演唱,同年11月在联合国总部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分别举办个人独唱会及应邀担任《长恨歌》清唱剧中的唐明皇的独唱,于1993年在纽约米而金音乐厅于纽约市中乐团合作演唱。同年,应邀赴底特律市举办独唱会,1994年12月应邀担任圣乐《弥撒亚》的男低音独唱于纽约威郡圣乐团的演唱。

1996年2月于barnes hall举办独唱会,8月23.24日应邀香港市政局之邀于香港文化中心音乐会厅担任《兵车行》之独唱。

1997年4月应纽约长岛华人合唱团之邀在米而金音乐厅演唱以及1998年3月,由温教授所主持的纽约华人爱乐合唱团(chinese american choral society of new york)的春季音乐会上以古稀之年,演唱了高难度的歌剧《鲍利斯.古都诺夫》片段,实属难得。同年10月,应芝加哥东西方音乐艺术团之邀,为纪念其团成立五周年的音乐会上及1999年赴波士顿的演唱均获盛赞。

他的音乐生涯横跨半个多世纪,累计1500次以上的表演经验,演唱曲目亦超过500首,许多国家知名的乐评家认为他是”当代的夏里亚平”,最杰出的声乐家之一。他演唱的歌曲有威尔第的歌剧《西蒙·鲍卡涅格拉》中的咏叹调《破碎的心灵》、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磨坊少女》的第二首《何处》、鲁宾斯坦的《波斯恋歌》《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古典派》和达戈梅斯基的《老班长》等。并撰写有《我怎样演唱杨白劳》《谈莫扎特的几首咏叹调》《从外国声乐作品中探讨男低音、中音的音域及性能》和《女中音的训练》等多论文。

4. 黎信昌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资深声乐教授。1986~2001年担任了15年的声乐歌剧系主任。1960年在德国舒曼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1963年至今经常在美、英、德、法、巴西、瑞士、日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国内各地进行演出、讲学等交流活动,深受欢迎。1980~1983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文化部派遣的第一批访问学者,前往意大利考察、演唱及教学。 1983年至今经常被邀请到世界各地担任国际大型声乐比赛的评委,中国队领队、国内重大声乐比赛评委组长,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文化部委任为全国中央直属艺术团体、专业人员的资格评审委员会组长、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资格评审委员、全国多所专业艺术学院的特聘教授等。

自1986年以来,国际国内的电台、电视台、专业音乐报刊及《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了不少有关黎信昌教授的专访,教学演唱活动以及教学演唱经验的介绍等等,他也在新闻媒体上发表及撰写专文,在音乐文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黎信昌教授在四十余年的教学中培养了大批声乐人才,其中有很多学生在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中获金奖、一等奖及各种不同等级的奖项,其教学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自5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黎信昌教授除了正常教学及讲学外还经常演出,为中国唱片社、中央电视台录音、灌唱片、录制vcd、cd,录制电影、电视剧主题曲,其演唱的很多歌曲至今仍脍炙人口。1997年起接受聘请担任香港《谢爱明钢琴艺术中心》的艺术顾问。 黎信昌教授现中国北京。

5. 李光羲

李光羲,祖籍天津。著名男高音歌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享有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曾因主演第一部古典歌剧《茶花女》而成名,1964年在《东方红》中演唱《松花江上》;多年来演出过深受欢迎的曲目百余首,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牧马之歌》《延安颂》《红日照在草原上》《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鼓浪屿之波》《何日再相会》《远航》《北京颂歌》以及歌剧咏叹调、外国民歌及艺术歌曲等,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歌唱家,曾获文化部演出评比一等奖。1989年获”首届金唱片奖””建国四十年优秀歌曲首唱奖””改革十年优秀演唱奖”等,现为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4月被美国传记学会收入《世界名人录》。

现任国家教委美音教育促进会理事、文化部技术职称考评委员剧院艺委会主任。

李光羲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歌唱家,他所演唱的歌曲非常广泛而且有很多是广大观众耳熟能详的,如:《祝酒歌》《何日再相会》《太阳出来喜洋洋》《北京颂歌》《牧马之歌》《延安颂》《红日照在草原上》《周总理,您在哪里》《鼓浪屿之波》《远航》以及歌剧咏叹调、外国民歌及艺术歌曲等。

6. 柳石明

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与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长年合作,共同主演过《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窦娥冤》《郭兰英歌剧片段晚会》等多部大型民族歌剧,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表演金奖等许多奖项。他还为几十部电影及电视剧录制过主题歌和插曲,其中《木鱼石的传说》主题曲”一个美丽的传说”广为流传。并获”新时期青年最喜爱的歌”等一系列大奖。他的演唱做到了美声与民族的吐字、行腔的完美结合;情与声的完美结合;歌唱与表演人物的完美结合。可谓独树一帜。

7. 吴雁泽

吴雁泽,歌唱家。山东博山人,1964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历任武汉歌舞剧院歌剧团团长、歌舞剧院副院长、院长、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音乐家协会主席湖北省青联副主席、湖北省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

曾任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现任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被聘为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河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长期以来从事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研究工作。曾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成功地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均受到高度评价。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

发表声乐表演艺术论文多,并出版专著《我的演唱技术、技巧的形成》。录制有声乐专辑录音带、激光唱片。出版有盒式录音《吴雁泽独唱歌曲选》。1995年获中国”金唱片”奖。首唱代表作声乐套曲《英雄的大别山》、歌曲《清江放排》《一湾湾流水》《龙舟竞渡》和创造性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已成为男高音广为传唱的优秀曲目。

8. 何纪光

出生于湖南湘西汉、苗、土家等民族杂居的武陵山区。自幼受民歌熏陶,七岁在家乡赛歌会上夺得银牌,十四岁考入湖南省民间歌舞团。在省歌舞团,他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深入苗山瑶岭,学会了汉、苗、瑶、侗、土家等各族民歌。1965年参加全国音乐周,领唱《澧水船夫号子》《打硪歌》初露端倪,1960年向着名民歌舒黑娃学会独具一格的湖南高腔山歌唱法。1962年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随王品素教授学习。能编善唱,既掌握演唱不同类型歌曲的技巧,又发展了真假嗓结合、刚柔并济、具有中国民族气派的独特唱法,音域宽广,风格淳厚,声音优美,变换自如。1980年,他再次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使自己成为“歌坛一绝”。他演唱的《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香》《济公之歌》等成为经典民歌。1989年,他灌制的唱片《洞庭鱼米香》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何纪光生前为中国音协理事、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主席、省音协声乐艺术委员会会长、省歌舞剧院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歌唱家。2002年9月19日凌晨因心肌梗塞逝世于湖南长沙。

9. 胡松华

男高音歌唱家。北京人。1932年元月生于北京,满族。歌唱艺术家、词曲作家,并具书画专长。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历任中央民族歌舞团艺委会副主任,合唱队长,中国交响乐团一级演员。荣获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四届至九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事迹载入英国国际剑桥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和国内多种艺术家辞典。兼任中国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1964年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任独唱,任音乐影片《阿诗玛》中男主角全部唱段。1965年任歌剧《阿依古丽》男主角。1972年任中央乐团独唱演员。他擅长的曲目有《赞歌》《塔吉克牧人之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

胡松华数十年坚守 “艺术向高峰攀登,生活向底源深游”的自勉信条。曾深入40多个民族地区,出访20多个国家,为发展和弘扬众多民族声乐艺术作出贡献。多年坚持继承多民族传统声乐技艺,又广泛吸收世界性精华,而进行创造性繁难结合的成功实践。中外权威李凌、汤雪耕、梅纽因等评誉他“闯出了一条宽广多彩的歌路”,“铸造了一种博采众长独汇绝艺的新型唱法”。“其风格浓郁、技法科学、演域宽广、生气常存的歌声在中国整整影响了两代人”。被各族人民称为“我们自己的歌唱家”。(《人民日报》《人民音乐》《中华英才》等报刊语。)老一代音乐家时乐蒙等评说他是“中国式的美声唱法”。并书幅题词“纳江河溪流百千,酿中华美声甘泉”。共和国三代领导人都亲听、赞赏过他的歌声。

其代表作是1964年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作词编曲及首唱的《赞歌》,成名曲是50年代自编自唱的《森吉德玛》《丰收之歌》,久传海内外。至今罕见的是擅长演唱多民族歌曲的歌唱家,还能同时应中央歌剧院邀演洋为中用形式的大型歌剧《阿依古丽》,并成功地饰演了男主角阿斯哈尔,给新型歌剧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为中国首部音乐故事影片《阿诗玛》录唱了阿黑全部歌曲,为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音乐故事片《神奇的绿宝石》录唱了男主人达戈全部唱段,还为《雷锋》《祖国啊,母亲》《但愿人长久》《啊,摇篮》等20余部影片录歌。

1980年创演了《胡松华、张曼茹独唱独舞晚会》反响强烈,并被中央电视台录制了该晚会的专题节目《并马高歌》。他创作、改编影响大的歌曲还有:《马背上的祝愿》《高原酒歌》《努尔哈赤的骏马》《重归阿佤山》《我家墙上挂满刀》《欢腾的苗山》等。首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马儿呀快快跑》等。

90年代为回报各民族哺育深情、弘扬多民族优秀文化,他筹资(含变卖祖屋)录制并推出了电视音乐艺术巨片《长歌万里情》。用年过花甲的歌喉重新精录了近百首多民族歌曲。并被广泛评价为”声胜当年,堪称奇迹”。片中85%还是他自己的心血之作。该片博得海内外影视、音乐专家、各民族权威布赫、廖汉生、李凌、李德伦、严良堃、时乐蒙、郭兰英、刘国典、阮若琳、袁世海、骆玉笙等与《人民日报》《人民音乐》《光明日报》等20多家报刊的热情评赞:是“壮行边疆十万里,高唱民族百首歌”的“壮举和创举”。“是声、景、情高度交溶的多民族艺术精品”。被日本、新加坡学者们评议为“文献性巨制,应载入史册的创举。”曹禺大师书幅题词“豪杰壮心,老骥万里”,迟浩田将军书法题赠“书画歌并茂,德才艺同辉”。卓越作曲家瞿希贤评题“赞歌一曲留史册,长歌万里壮山河”。

1997年与林则徐五世孙凌青联手创作庆香港回归歌曲《回归》《喜泪飞流》参加天安门主台和中央电视台专场演出,十余家报刊激情热赞此举。2001年秋中央电视台为他举办了《祖国赞歌》个人专场音乐会。各族各界反响强烈。2001年末70岁的他应广东省方邀请同广州交响乐团合作与美籍歌剧艺术家邓韵合开了被誉为”歌声难忘,真情永存”的演唱会。

其创作演唱多次获重要奖项:金唱片奖、四十年广播首唱金曲奖、文化部新作演唱评比一等奖、全球华语歌曲最高投票奖等。另《人民日报》以”书画先于歌唱,鹰马神 韵腾飞”为题、《人民政协报》以”中华血气贯丹青”为题详评其自幼苦学十三年书画专业的造诣,并研讨了他书画艺术与声乐艺术之间”同根于气”互为补养的妙益。记述了胡松华几十年”苦练书画养歌气,勤使歌声润画书”的实验及他“书画乃有形之歌声,歌唱乃有声之书画”的集中体会。其书画作品出版在海内外多种载体,并展示在多家电视专题中,被新加坡聘为书学协会评议委员。

2000年成立胡松华艺术研究室(科教学术单位),在好友诚义扶助下,他通过到贫困边疆义务讲学中发现并全面免费培训一批有志气和灵气的少数民族种子学员,把自身多年“广学古今中外法,扎根边疆保元真”的学术思想、艺术观点及独特技艺直传给学员们,使能成为志向高远、技艺宽广、用歌声促进民族团结的后继人才。

弟弟胡宝善也是歌唱家。80年代初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邀请与胡宝善等赴新疆举行兄弟独唱音乐会,获得好评。

10. 姜嘉锵

1935年10月生,男高音歌唱家。浙江瑞安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声乐学会副会长、文化部艺术专业考评委员、中国艺术家联谊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人口促进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任职于中央民族乐团。 擅长演唱中国古曲诗词歌曲,被誉为“中国古诗词演唱第一人”。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任大连化学厂助理工程师。1956年后任中央歌舞团演员,中国舞剧团、中央民族乐团独唱演员,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1956年始,从事演唱专业,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担任合唱”茶山谣”领唱,获金质奖章。1980年在文化部评比演出中获声乐表演一等奖。1987年被评为“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

他演唱的“枫桥夜泊”(黎英海曲)获“8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并获台湾第九届金曲奖的最佳演唱人奖(1998年)。曾到前苏联、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匈牙利、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数十个国家,并应邀在日本、新加坡讲学,得到国际朋友的高度赞扬。1984年在洛杉矶第二十三届世界奥林匹克艺术节上的演出被誉为“艺术节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中央电视台以《曲曲动情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声通中外、情达今古》为题做个人专题节目播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做多套节目,向世界介绍姜嘉锵的歌唱艺术。

多年来他为电台、电视台、唱片公司、音像公司相继录制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关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钗头凤》《水调歌头》等及现代题材作品《在这万紫千红的春天》《草原恋》《川江无处不飞歌》《挑担茶叶上北京》《逛新城》等近五百首歌曲。并为《诸葛亮》《家反悍秋》等数十部电影、电视片演唱主题歌或插曲。

11. 郭颂

1931年生人,男高音歌唱家、民歌演唱家。出生于贫民聚居区。毕业于鹤岗高级职业学校(该校建于1949年,于 1954年同鸡西煤矿学校合并,现为黑龙江科技学院)在民间艺术京剧、大回落子、唐山驴皮影、二人转、单弦、大进等熏陶下长大。

中学时代显露音乐才华,参加独唱、担任大合唱指挥,也唱东北大鼓、河南坠子。1950年高级职校毕业后为中学音乐教员。1953年调人松江鲁艺文工团当独唱演员,曾从师俄籍女高音阿恰依。1956年7月,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演唱了由他整理、改编的东北民歌《丢戒指》并在全国音乐舞蹈会演中演唱了经他改编的东北民歌《看秧歌》。后曾与世界著名的美国四人歌唱家罗伯逊在伦敦同台演出。1961年到上海声乐研究所学习声乐。

《新货郎》《乌苏里船歌》《我爱这些年轻人》《越走越亮堂》《串门》《甜透了咱心窝》《山水醉了咱赫哲人》《笑开了满睑花皱纹》《大顶子山高又高》《月牙五更》《王二姐思夫》《瞧情郎》《迷人的夜晚》等,共创作歌曲50余首。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了《甜透了咱心窝》。出版了《郭颂创作歌曲集》、其中《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声乐教材,电视台为他录制了艺术片《垂向大地的谷穗》。

曾任黑龙江歌舞剧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省音协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省人大常委。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

12. 蒋大为

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担任过中日友好协会理事.1947年1月22日出生于天津,1968年赴乌兰浩特插队落户,1970年参加森林警察文工团,1975年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唱演员至今,期间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1984年首次参加央视春晚,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以后多次参加春晚演唱,2009再次登陆央视春晚与张燕合唱《满园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长期担任青歌赛评委,深受观众欢迎,2009年被评为“中非艺术家”称号,被授予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人民网评选的“人民喜爱的60位艺术家”.由他作曲并演唱的《说中国》《和谐家园》两首歌入选中宣部100首爱国歌曲大家唱曲目。

他的演唱甜美,音色明亮,感情真挚。他的歌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30年来他演唱的歌曲,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骏马奔驰保边疆》《敢问路在何方》《北国之春》《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等在海内外脍炙人口,广为传唱。蒋大为曾多次出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演唱会,受到海内外观众好评。

90年代,蒋大为的歌声跨洋过海走向世界。他曾经访问北美、东欧和东南亚的许多 国家并进行演出,在法国和日本还成功地举行了他的个人演唱会。海外华侨评论他是中国当代民歌的代表人物;欧美的专家赞誉他为中国的帕瓦罗蒂……

蒋大为无愧于这些美称,他以他的实力确立了他在中外歌坛上的无比辉煌的地位。蒋大为有着非常独特的和使人难以忘怀的歌喉。他的音色清醇自然、明亮通透,既富有磁性的魅力又有金属般的穿透力。他原先是学习美声的,可贵的是他创造性地把西洋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传统唱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这也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蒋大为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写过不少好歌。还有一手好书法。他演唱过上千首创作歌曲和近百部的电影电视歌曲,这些歌曲雅俗共赏,得到老中青广大阶层的喜爱。很多成名曲至今还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有很多歌已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