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自学网为你分享的知识点是《静夜思歌曲》,感谢你的阅读!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原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⑴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⑵疑:好像。
⑶举头:抬头。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追问
判断并改正:130-50=19.
向别人的床
附送折磨
一个深爱的女孩
活埋
亲爱的 我们究竟怎么了
我们的回忆
未见面就说再见
多情的我遇上绝情的你
分手在那个秋天
情流感
分手快乐
永远在一起
不值得
一个人空虚两个人多余
it is ok
你若成风
至死不渝
反非主流
玫瑰花的葬礼
风夜迷思
爱成死亡时
泪的告白
这他妈才是爱情
城府
爱成死亡时
断桥残雪
安徒生不后悔
静夜思
初雪
始终不够
放弃
乐
我们的爱情在赎罪
情非得已
许嵩的歌曲和一些网络歌曲都很好听的,还有小贱,后轩,安香,一些网络歌手的
追问
你是哪根筋不对
《静夜思》中未点明时节,不过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所以不是春天,是秋天。
谁唱的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凌姿
凌姿
追答
凌姿的没有
别的有
追问
也可以啊
追答
要谁的
追问
都有几个啊
追答
这歌有重复
具体不清楚,你看看哪个歌手可以
追问
以前我听过一次。不知道谁唱的啊,就一男一女。
追答
留个qq吧
不知道是哪个
追问
852241013
1胡萝卜须 、2千百度、3河山大好、 4天龙八部之宿敌、 5齐天大圣、 6布拉克小调、 7青、8乱乱唱 、9朝雪 、10天使、11安徒生不后悔 、12伤声 、13半城烟沙 、14素颜 、15城府、 16断桥残雪、17 两种悲剧 、18天空的遥远、 19星座书上、20内线 、21认错 、22清明雨上 、23坏孩子、 24有何不可 、25多余的解释、26 如果当时、27雪残花 、28南山忆、 29我的baby、30流血的尾巴 、31我想牵着你的手 、32寻风、 33三潭印月、34亭房道、 35我很喜欢 、36伤声 、37又小雪、 38玫瑰花的葬礼、 39摇头玩 、40七号公园、 41墨尔本,晴、42朝舞 、43惟爱你 、44飞蛾、45安琪 、46清明雨上、 47情侣装 、48摇头玩、49渲染离别 、50别咬我、 51烟花笑、52 静夜思、53粉色信笺 、54送你的独白 、55散场电影 、56安琪、57 你若成风、58秋千坠 、59浅唱 、60看不见的风景、61她告诉我、62晃晃悠悠、63幻城、64花满楼、65独坐、66尘世美、67新概念、68小宇宙、69遛你玩、70别碰我的朋友、71Q版火影、72十一月的串烧、73碎语、74会呼吸的痛、75空瓶氧气、76傻瓜都一样77我的爱情也曾经过、78我们傻傻的、79爱你卡农、80唱给谁听、81夏天的味道、82北海道花季、83做你的男人、84夜会美、85橘子汽水、86大牌vae、87爱我别走、88最心疼的甜蜜、89英国情人、90分手纪念日、91梦蝶、92相恋在夏、93浪漫手机、94眼泪知道、95菊花台、96蓝调乱想曲、97解脱、98水晶桥梁、99情惋惜、100可怜的小猫乌拉呆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几代作曲家们的努力与探索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在充分肯定其艺术价值与发展进程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意识层面的重视不够、演唱曲目体系化欠缺、缺乏独特的演唱风格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与发展空间还很广阔,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前人已取得的宝贵经验,在创作与演唱风格上不断探索改进,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929年,青主出版的一首《大江东去》,揭开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崭新篇章,由此产生了我国第一批严格意义上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本文以建国以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与应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0世纪50-60年代、80-90年代、21世纪以来三个时期进行了回顾、分析与反思。
20世纪50-60年代,正值国家刚刚独立的特殊历史时期,创作题材多以革命群众歌曲为主,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并不多。1958年,毛泽东诗词正式发表后,慢慢掀起一股依此为题材创作的古体诗词艺术歌曲的热潮,如李劫夫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生茂、唐诃的《沁园春・雪》等。而50-60年代唯一敢于大胆尝试根据古代诗词创作艺术歌曲并具有影响的作曲家是罗忠,其代表作品有1962年根据唐代杜牧的绝句三首谱曲的《山行》《南陵道中》《寄扬州绰判官》等,在这些创作中,他大胆采用了欧洲现代技法的和声语言,开始了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初步尝试,这些作品虽受到环境的影响,没有引起音乐界的足够重视,却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探索。
罗忠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方面的现代派创作探索,正是继承了其师谭晓麟的创作手法,并在与民族化结合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这种利用五声性十二音序列进行创作的技法,后来被许多作曲家屡试不爽。这一写作技法的更新与尝试,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派技法创作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这一时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改变了以往作品中多以单乐段结构为主,为了体现原诗风格导致音域偏窄,旋律、节奏多为一字一音等问题,逐步注重歌曲中旋律音域的拓展,力度变化和发声法的要求更具体。
这一时期以来,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较少,并没有被作为一类歌曲形式重视起来,但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推广,最重要体现在其对于上半叶艺术歌曲的整理与保存方面;5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对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歌曲进行保存与整理的重要性,许多作曲家们的艺术歌曲集被相继整理出版。例如《黄自独唱歌曲选》《贺绿汀歌曲集》《青主独唱作品集》。
文革结束后,艺术歌曲的创作开始引起专业作曲家们的重视,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是我国新时期艺术歌曲发展的重要时期。1980年罗忠发表的一首《涉江采芙蓉》,歌曲中极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充分发挥作曲者的想象力与创作力,达到了使旋律器乐化的效果,引起人们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极大关注。1982年,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为唐诗《春晓》(唐・孟浩然)、《枫桥夜泊》(唐・张继)、《登鹳雀楼》(唐・王之焕)谱曲的三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刊登于《中国音乐》,其中尤为出色的《枫桥夜泊》,成为新时期以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80年代以来,除以上作品外,优秀作品还包括罗忠创作的《鹧鸪天》(宋・晏几道)、《峨眉山月歌》(唐・李白)等,以及彭涛的《忆秦娥》(唐・李白),戴于吾的《清明》(唐・杜牧),及金湘的声乐套曲《子夜四十歌》(魏・乐府诗)、叶小纲的《送友人》(唐・李白)等。
这一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民族风格的探索在和声、旋律、结构、伴奏等方面均有了较为突出的体现。除了以罗忠为代表的现代派创作以外,以黎英海为代表的民族风格的探索与尝试,彰显此类歌曲的“中国化”特色,侧重于作品的旋律性,突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如《枫桥夜泊》中,在和弦结构方式上刻意回避了三度叠置,用非三度、附加音、五声纵合等手法取而代之,更有利于诠释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风格特色。而《春晓》中,运用线条性的音乐思维,突出民族化的旋律风格,更好地运用旋律的发展与和声色彩表现出古曲的特色。这类创作风格的歌曲除了以上作品外,还包括黎英海的《登鹳雀楼》,彭涛的《忆秦娥》,戴于吾的《清明》《静夜思》等等。另外,这一时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增加了演唱技巧与难度,明显提高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性,给演唱者更大的发挥空间。
80年代以来,随着声乐教育理念的提高,人们开始将部分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用于教学当中,古诗词艺术歌曲开始出现在专业的声乐教材中。如当时出版的高师声乐教材《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材》及音乐院校的内部教材中,收录了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黄自的《点降唇》、刘雪庵的《红豆词》、应尚能的《渔夫》《我侬词》等作品。此后,大批的新作品开始在声乐教材中展现出来。
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推广与普及,文化部专门成立了“全国艺术歌曲推广委员会”,以促进中国风格艺术歌曲的发展。在作曲家们的努力探索下,各类新作层出不穷,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更是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其中许树坚、刘小朋、戴于吾、吕守贵等当代作曲家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尤勤,如戴于吾的《声乐曲五十首》中,发表了《忆江南》(唐・白居易)等11首古诗词艺术歌曲;2000-2001年先后出版的由吕守贵作曲的《中国名诗词歌曲集》系列(CD)中收录了近百首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2002年,徐树坚、刘小鹏专门为12首古诗词谱曲,出版了《送月》(宋・辛弃疾)等,显示出新一代作曲家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另外,这一时期,通过各类艺术歌曲大赛,也推出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包括叶小纲的《山鬼》(战国・屈原诗)、张筠青的《夜思》(唐・李白)、王建民的《雨霖霖》(宋・柳永)等,这些作品均成为当代脍炙人口的作品。
21世纪以来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沿用前期创作手法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歌曲创作中音乐元素与曲式结构的变化,如叶小纲的《山鬼》,在保留古曲风格的同时,加入了多种戏曲元素、歌剧元素,曲式结构更加复杂多变,拓展了歌曲的艺术表现空间。另外,歌曲创作中注重演绎形式的多样化,如张筠青的《夜思》,在委婉优美的旋律中,加入原诗的吟诵与箫的合奏,这种独特的演绎形式,非常利于原诗意蕴的表达与古代文人气质的体现。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对于高校、中小学学习古诗的倡导,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类独特的传播形式,越来越受到关注。首先,随着各类声乐比赛与音乐会的举办,大量的优秀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代表,受到演唱者青睐,如《枫桥夜泊》《山鬼》《夜思》等;以古诗词艺术歌曲集形式出版的经典作品,成为演唱与教学的宝贵资料,如《罗忠音乐作品选》(艺术歌曲集)(2006)等;另外,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少年儿童中逐渐推广普及,如作曲家谷建芬把《春晓》《静夜思》等20余首古诗名篇谱成少儿歌曲,被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在全国的学校推广,因为曲调质朴优美,旋律简单易记,在中小学音乐课中盛行一时,为儿童歌曲的创作开拓了一片新天地,预示着古诗词艺术歌曲不再是“曲高和寡”的象征,已经走出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演唱的局限,逐步受到大众喜爱。